[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蚕豆病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3090.1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汶峰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蚕豆病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蚕豆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G6P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溶血性贫血大致相同。分新生儿黄疸、蚕豆病、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临床类型。本病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多数患者,特别是女性杂合子,平时不发病,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常因食用蚕豆、服用或接触某些药物、感染等诱发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等急性溶血反应。因G6PD缺乏诱发的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因红细胞破坏过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禁食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2.禁止使用含萘的臭丸放入衣柜驱虫;3.禁止使用的药物: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SMZ、TNT等;4.慎用的药物:扑热息痛、非拉西丁、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坦、维生素C、维生素K、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磺胺嘧啶、磺胺胍、磺胺异恶唑、氯喹、秋水仙碱、苯海拉明、左旋多巴、苯妥英钠、普鲁卡因酰胺、乙胺嘧啶、奎尼丁、奎宁、SM、TMP、优降糖等;5.禁食,珍珠末,金银花,川莲,牛黄,腊梅花,熊胆,保婴丹,切记禁食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蚕豆病的中药,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去湿、补血养肝、凉血止血的作用,对治疗蚕豆病有着显著疗效,无毒副作用,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配方:一种治疗蚕豆病的中药,包括以下组份:生地50~70份,茵陈40~60份,当归20~40份,白芍20~40份,白茅根20~40份,仙鹤草20~40份,茜草20~40份,莲藕节20~40份,水300~400份。
进一步的,生地60份,茵陈50份,当归30份,白芍30份,白茅根30份,仙鹤草30份,茜草30份,莲藕节30份,水350份。
进一步的,还包括栀子20~40份,凤尾草20~40份,佛耳草20~40份。
进一步的,栀子30份,凤尾草30份,佛耳草30份。
本发明通过以上配方制作出来的中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去湿、补血养肝、凉血止血的作用,对治疗蚕豆病有着显著疗效,无毒副作用,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病例一:
程某,男,5岁,因服食某种豆制品后出现症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腹痛。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服用本药5天诸症悉减,月半而痊愈。
病例二:
甘某,男,4岁,蚕豆病,因误食含有牛黄成分的药物,出现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头晕、厌食、恶心、腹痛。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服用本药10剂而痊愈。
病例三:
区某,男,7岁,蚕豆病,因误触蚕豆花而发病,症见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用本药内服5天痊愈。
本发明通过以上配方制作出来的中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去湿、补血养肝、凉血止血的作用,对治疗蚕豆病有着显著疗效,无毒副作用,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汶峰,未经李汶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