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粗纱机下龙筋与机架的脱离及复位连接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3277.3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机电集团上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40 | 分类号: | D01H7/40;D01H13/00;D01H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94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纱机下龙筋 机架 脱离 复位 连接 结构 方法 | ||
1.粗纱机下龙筋与机架的脱离及复位连接结构,下龙筋与机架至少有四点连接处,包 括分别设在粗纱机车头部下龙筋与机架的连接处(1)、每段下龙筋侧边与机架的连接处 (2)、每段下龙筋底部与机架的连接处(3)和粗纱机车尾部下龙筋与机架的连接处(4),使所 述的下龙筋(5)分别与机架的头墙板(14)、中墙板(23)、尾墙板(46)滑动连接,使下龙筋(5) 在纺纱过程中,沿机架导轨上下运动,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龙筋(5)与机架连接处采用由气 缸带动的可脱离和复位的往复机构,其中,
在粗纱机车头部下龙筋与机架的连接处(1),该处头部下龙筋部件(11)与连接块(12) 刚性连接,连接块(12)与下龙筋头接板(13)插接,下龙筋头接板(13)与机架的头墙板(14) 连接,气缸一(16)设在下龙筋头接板(13)的另一端,该处的下龙筋部件(11)随连接块(12) 沿下龙筋头接板(13)的导槽向外移出或复位;
在下龙筋每段侧边与机架的连接处(2),侧边龙筋部件(21)通过升降齿条后座(22)和 升降齿条(24)配合沿中墙板(23)的导槽上下移动,由气缸二(25)活塞杆带动的锁块(26), 使侧边下龙筋部件(21)与升降齿条后座(22)锁固连接或脱离;
所述的每段下龙筋底部与机架的连接处(3),底部下龙筋部件(31)由气缸三(34)带动 的杠杆(33)的端部支撑或脱离,所述的杠杆(33)的一端部有凹槽,该处底部下龙筋部件 (31)底部被支撑在凹槽内;
在粗纱机车尾部下龙筋与机架的连接处(4),尾部下龙筋部件(41)与连接块(44)由连 接螺栓(42)刚性连接,连接块(44)与下龙筋滑条托座(43)的导槽插接,下龙筋滑条托座 (43)带动尾部下龙筋部件(41)沿尾墙板(46)的导槽上下移动,尾部下龙筋部件(41)通过连 接块(44)由气缸四(45)带动,沿下龙筋滑条托座(43)的导槽向外移出和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与机架的脱离及复位连接结构,其特在于:所述 的头部下龙筋部件(11)与连接块(12)由连接螺栓(15)刚性连接,下龙筋头接板(13)带动头 部下龙筋部件(11)沿头墙板(14)上的滑槽上下滑动,所述的下龙筋头接板(13)设有与连接 块(12)外部尺寸配合的导槽,该连接块(12)沿导槽插入下龙筋头接板(13)或分离,使头部 下龙筋部件(11)随连接块(12)沿下龙筋头接板(13)的导槽向外移出或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与机架的脱离及复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头部下龙筋部件(11)随连接块(12)横向移出并脱离导槽时,气缸一(16)活塞杆 缩回;头部下龙筋部件(11)复位后,气缸一(16)活塞杆又伸出锁紧头部下龙筋部件(11)与 下龙筋头接板(13)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与机架的脱离及复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 下龙筋每段侧边与机架的连接处(2),侧边下龙筋部件(21)横向向前移出,脱离升降齿条后 座(22)时,气缸二(25)活塞杆带动锁块(26)缩回;所述的侧边下龙筋部件(21)复位后,气缸 二(25)的活塞杆伸出,使该锁块(26)向上顶出锁紧侧边下龙筋部件(21)与升降齿条后座 (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与机架的脱离及复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 段底部下龙筋部件(31)设有凸筋,凸筋卡在凹槽内,由杠杆(33)带动下龙筋上下移动,凸筋 与凹槽咬合,在近凹槽端设置一压爪(32),该压爪(32)的一端抵顶杠杆(33)的凹槽端,另一 端与气缸三(34)的活塞杆(36)连接,中间与轴枢接,当该处的底部龙筋部件(31)横向向外 移出时,气缸三(34)活塞杆(36)顶出,使压爪(32)将杠杆(33)的凹槽端下压,使杠杆(33)与 底部下龙筋部件(31)脱离;当该处的底部下龙筋部件(31)复位后,气缸三(34)活塞杆缩进, 压爪(32)随气缸三(34)活塞杆(36)连接端下行,另一端翘起,杠杆(33)凹槽又与底部下龙 筋部件(31)凸筋咬合,从而一起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机电集团上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机电集团上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2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锦纶6DTY变纤纱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蚕丝绕卷成条生产装置的热压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