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片水道型板式热交换器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2453.1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3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卢德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吉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6 | 分类号: | B23P15/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刘媖,何本谦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水道 板式 热交换器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是一种板式热交换器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11月21日公开了公开号为102792115A,专利名称为板式热交换器和制造热交换器板的方法的专利,所述热交换器板由具有一对相对的第一板边缘(220)和一对相对的第二板边缘(222)的四边形板(202)形成,所述热交换器板具有第一表面部分(210),每个第一表面部分均沿着第一板边缘(220)的第一中间边缘部分(221),每个第一表面部分(210)均包括第一接触区域(214),所述热交换器板具有第二表面部分(212),每个第二表面部分均沿着第二板边缘(222)的第二中间边缘部分(223),每个第二表面部分(212)均包括第二接触区域(216),其中所述第一表面部分(210)弯曲至所述四边形板(202)的第一侧(206)而形成第一局部流体通道(230),并且所述第二表面部分(212)弯曲至所述四边形板(202)的第二侧(208)而形成第二局部流体通道(232),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214)共面而限定一平面(S),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板(106)包括转角表面部分(224),所述转角表面部分包括第一转角边缘部分(226)和第二转角边缘部分(228),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转角表面部分(224)相对于所述第一局部流体通道(230)向内弯曲,以使得相应的第一转角边缘部分(226)处在所述平面(S)内,同时相应的第二转角边缘部分(228)基本垂直于(δ)所述平面(S)。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10月28日公开了公开号为105008843A,专利名称为板式热交换器的专利,它包括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积层的多个传热板,主体部具有:使第一流体流通的多个第一流路;使第二流体流通的多个第二流路;连通于第一流路、且使第一流体相对于第一流路流入、流出的一对第一连通路;连通于第二流路、且使第二流体相对于第二流路流入、流出的一对第二连通路,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以传热板为界交替地形成,第一连通路及第二连通路分别贯穿传热板并在该传热板的积层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第一流路彼此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从一侧的第一连通路到另一侧的第一连通路的第一流体的流路,位于传热板的积层方向的途中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流路为处于第一流体的流路的分支位置的基准流路,主体部具有至少一对一次分支路,该一对一次分支路使基准流路和传热板的积层方向上的分别位于比基准流路靠积层方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流路连通,一侧的第一连通路仅与基准流路连通,另一侧的第一连通路仅与位于传热板的积层方向上的比基准流路靠积层方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且成为第一流体的流路的终端的第一流路连通。
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与上述专利不同,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板式热交换器中热交换水道的壁厚受到了生产工艺的限制,不能做出足够薄的热交换水道的壁厚,故热交换的功效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金属片水道型板式热交换器的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金属片水道型板式热交换器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铸造板式壳体:铸造生成的板式壳体中包括了迂回水道、入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热交换出水口和热交换入水口,所述热交换出水口和热交换入水口设在板式壳体中且位于迂回水道的底面上;
B、在迂回水道中注入一层硅胶,所述的热交换出水口和热交换入水口伸出到该层硅胶外;
C、将生产好的两个迂回型金属片水平放置,迂回型金属片的下侧边插入到迂回水道的硅胶中;
D、壳体盖加工完成后,在壳体盖的内表面设一层硅胶;
E、壳体盖设在板式壳体上,使迂回型金属片的上侧边插入到壳体盖上的硅胶中,两个迂回型金属片以及位于迂回型金属片两侧的硅胶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热交换水道;
F、拧紧螺丝使壳体盖和板式壳体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迂回型金属片为不锈钢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方法生产出来的双金属片水道型板式热交换器,突破了传统的热交换水道的壁厚瓶颈,可以将迂回型金属片设计的相当薄,从而大大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壳体盖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吉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吉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24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料杆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一轴锻造模具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