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一识别铯离子的新型有机芳香大环的制备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1460.X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秦波;贾子悦;朱素珍;师晓云;黄露;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22 | 分类号: | C07D471/22;G01N21/79;G01N2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一 识别 离子 新型 有机 芳香 制备 应用 | ||
1.用于识别铯离子的新型有机芳香大环,其特征在于环内有3个化学环境相同的氧负离子,均匀分布 在该分子环内,且这3个氧负离子可与相邻的-NH键形成了氢键,且为[3+3]对称的芳香大环,其结构通式 如下:
其中R为(CH2)7CH3,i-Bu。
2.根据权利1所述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以下步骤:
(1)环内含3个酚羟基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前体的合成
在混合溶剂中,以分子内含3个苄氧基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化合物Ⅰ为原料,以钯碳做催化剂, 在充满氢气的耐高压反应器中加热反应,后处理得到环内含3个酚羟基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前体化合 物Ⅱ。
其中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的结构通式如下:
(2)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合成
在甲醇溶剂中,以化合物Ⅱ为原料,将四丁基氢氧化铵在搅拌情况下滴加至反应体系当中,室温反 应。反应结束后,处理后得化合物Ⅱ。
3.根据权利2要求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中所述的混合溶剂为甲醇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液,高压氢气压强范围为1~4Mpa。
4.根据权利2要求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中所述的四丁基氢氧化铵为质量分数为40%甲醇溶液,其与化合物Ⅱ的摩尔比为3.6:1,反应时间为 3h。
5.根据权利1所述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环内氧负离子与-NH形成氢键, 其特征在于:氧负离子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可以与邻近的-NH形成-N-H···O形式的氢键。
6.根据权利1所述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识别作用检测,其特征在于:利 用核磁滴定实验,观察一组浓度相同的受体,加入同样当量的锂、钠、钾、铷、铯的四苯基硼酸盐,只有 加入了四苯基硼酸铯的体系环内肽键中-NH的化学位移的变化。
7.根据权利6所述的-NH的化学位移的变化,其特征在于:随着铯离子的加入,-N-H···O这一氢键 将被影响进而导致-NH的化学环境发生变化,体现在核磁氢谱中即会出现-NH键向低场移动,该受体对铯 离子产生了专一性识别。
8.根据权利1所述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识别作用检测,其特征在于:利 用核磁滴定实验,观察在受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铯离子的当量,环内肽键中-NH的化学位移的变化 的趋势。
9.根据权利1所述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3+3]对称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识别作用检测,其特征在于利 用紫外滴定实验,观察在受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铯离子的当量,该体系吸光度的变化趋势。
10.根据权利1所述的用于识别铯离子的有机芳香大环分子受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R基团包括但不 限定为正辛基和异丁基两种基团,根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和惯用手段对R基团进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14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