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筋充泥管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0451.0 | 申请日: | 2016-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顾好强;易晓辉;苏颖;司马文;高家仓;袁大伟;王奎;吴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筋充泥管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淤圈围工程,具体是一种用于感潮区水下堵口的加筋充泥管袋。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滩涂开发利用,围垦工程不断向深水区域拓进。一般深水区域原始滩面高程以-5~-7m为主,窜沟深槽等高程则可达到-10~-16m(吴淞高程),水流流速达到5~7m/s。普通的充泥管袋由于袋体强度低,只能用于人工方式铺设、冲灌,或者利用小型船舶展开袋体充填,施工效率低下,人员安全风险大,作业时间受潮水影响明显,且充泥管袋施工位置精度受潮水影响大,水下施工质量也难于控制,往往造成袋体铺设不成功,偏离设计位置等,在流速较大水域,袋体沉放过程撕破或被水流冲毁情况时有发展,袋布废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筋充泥管袋,该加筋充泥管袋的袋体采用双层袋布,用加筋带将双层袋布连接成一个整体,且在袋体首部增设横向加筋带,增大了整个充泥管袋的抗拉强度,可用于大型铺排船作业,施工水域广,袋体铺设位置精度大幅提高,连续作业能力强,施工效率高,施工期间受潮水影响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筋充泥管袋,包括袋体,所述的袋体呈筒状,袋体采用双层袋布缝制而成,袋布接缝处采用丁缝形式,接缝方向与铺设方向平行;袋体上均匀缝制加筋带,所述的加筋带宽度为6~10cm,间距为1~2m,拉伸强度不小于18000N,伸长率不大于25%,加筋带位于袋体外,所述的加筋带将双层袋布连接为整体;袋体上分布有若干个进浆口,所述的进浆口的直径为6~15cm,进浆口呈“梅花”状分布,进浆口的排列密度为1个/50~100m2,进浆口处设进浆软管,进浆软管插入进浆口中,并与双层袋布缝合固定,进浆软管呈“倒楔形”,进浆软管位于袋体内的部分的外直径大于位于袋体外的部分的外直径,进浆软管在袋体内预留长度为1.0~1.5m,袋体外预留长度为0.5~1.0m;袋体尾部设套环,套环直径为25~35cm。
本发明的加筋充泥管袋主要针对促淤圈围工程中,深水区水流流速超过5m/s湍急水流环境,应用于原始深槽、堤身冲槽或龙口封堵施工,也可用于普通海(江)堤堤身填筑施工中。根据测量深槽或堤身断面尺寸、铺排船卷筒可缠绕厚度确定袋体长度,根据铺排船卷筒长度确定袋体宽度,采用双层袋布缝制而成,并在袋布表面缝制加筋带,用加筋带将双层袋布连成整体,以增加袋体整体抗拉强度,经试验,本发明的船铺充泥管袋的抗拉强度较双面加筋的单层充泥管袋提高200%以上,较未加筋的单层充泥管袋提高500%以上。袋体上设有进浆软管,将充泥管袋进浆软管朝内卷在卷筒上,开启泥浆泵持续由靠驳的运砂船往充泥管袋进浆软管充填砂料,开动卷筒下放铺排船滑板让袋体利用自重缓慢下沉到设计位置,进浆软管呈“倒楔形”,防止袋体下沉过程中,将进浆软管扯脱落。
所述的袋布为150~230g/m2的塑料编织布或丙纶长丝机织布;袋布接缝处采用双线缝制;袋体首部0~5m范围内设横向加筋带,增大了袋体首部抗拉强度,防止袋体利用自重下沉过程中,承受泥浆荷载过大而扯破袋体;进浆口处设橡皮护垫,所述的橡皮护垫位于双层袋布之间,橡皮护垫直径为进浆口直径的3~5倍,橡皮护垫的设置可以增加进浆软管的牢固度,防止在将进浆软管与输砂管线连接过程中扯掉进浆软管或扯破进浆口。
袋体上每5~8m标示进尺、袋体使用层数和使用部位,可以直观看出袋体下放情况,估算充填进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筋充泥管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铺排船锚系设置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加筋充泥管袋的充填过程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由加筋充泥管袋填筑的堤身横断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