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6016.0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柴广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超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7 | 分类号: | A61K36/77;A61P7/06;A61K35/586;A61K35/5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心脾两虚型 缺铁性贫血 中药 汤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属“虚劳”、“血枯”等范畴。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身倦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纳呆,毛发干枯脱落,爪甲脆裂,反甲等。中药治疗心缺铁性贫血有标本兼治、安全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但中药种类繁多,各种药物成分复杂,但目前仍缺乏可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临床症状的有效组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治疗手段不足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本发明中药汤剂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等功效,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龟甲15-25,菟丝子4-12,白芍10-18,甘草6-14,茯苓10-20,枳壳2-8,红参8-16,龙眼肉10-16,石韦2-6,牡丹皮6-12,川芎2-9,蛤蚧1-5,锁阳2-8,酸枣仁3-11和红三七2-10。
上述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中,优选的方案为,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龟甲17-22,菟丝子6-10,白芍12-16,甘草8-12,茯苓13-17,枳壳4-6,红参10-14,龙眼肉12-14,石韦3-5,牡丹皮8-10,川芎4-7,蛤蚧2-4,锁阳4-6,酸枣仁5-9和红三七4-8。
上述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中,更加优选的方案为,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龟甲20,菟丝子8,白芍14,甘草10,茯苓15,枳壳5,红参12,龙眼肉13,石韦4,牡丹皮9,川芎5,蛤蚧3,锁阳5,酸枣仁7和红三七6。
上述的中药汤剂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龟甲,菟丝子,白芍,甘草,茯苓,枳壳,红参,龙眼肉,石韦,牡丹皮,川芎,蛤蚧,锁阳,酸枣仁和红三七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4-5倍,浸泡时间为10-14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40-60分钟,得药液,经100-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B、将步骤A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20-40分钟,得药液,经100-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C、将步骤A所得过滤液与步骤B所得过滤液混合即成。
上述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A中浸泡时间为11-13小时(更加优选12个小时)。
上述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A中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45-55分钟(更加优选50分钟)后滤出药液。
上述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B中余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25-35分钟(更加优选30分钟)。
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汤剂,每日两次,每次200-300ml,7天为一个疗程。
下面对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进行说明。
龟甲:别名乌龟壳、乌龟板、龟板。味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之功效,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等。
菟丝子: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补有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等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
白芍:别名白芍药、金芍药等。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本经》注:"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超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超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乳腺结核的中药煎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