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油料中金属类型的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0301.1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欣旎;陈耀威;张树成;徐晓轩;王斌;张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方垣机仪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9 | 分类号: | G01N21/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元件 光栅 特征光谱 入射 光电转换元件 偏转 小角度偏转 单色光谱 激发部件 检测装置 金属类型 快速检测 镜片 微调 记录 油料 分析电信号 光电倍增管 计算机记录 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连接 镜片安装 出射端 计算机 检测 出射 射出 衍射 油样 自动化 传输 发射 转换 激发 | ||
一种快速检测油料中金属类型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激发部件、传输元件、入射镜片、光栅、光电转换元件和计算机;激发部件激发样品发射出特征光谱;经过传输元件传输后将特征光谱射出;光栅设于所述传输元件出射端的前方,将特征光谱利用衍射成多个单色光谱;入射镜片设于传输元件的出射端和光栅之间;光电转换元件为多个,接收单色光谱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计算机与光电倍增管连接,记录和分析电信号;入射镜片安装于小角度偏转机构,小角度偏转机构与计算机连接,由计算机控制偏转角度。本发明采用计算机记录并控制偏转角度,实现了自动化记录和微调;代替原先的记录和手工微调,能快速从油样中检测某元素的信号最佳值,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元素检测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检测油料中金属类型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原子光谱分析、应用光谱学、计量及检测等领域,经常需要用到对样品的元素及其含量进行分析。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有:光谱分析法主要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采用光谱仪对油料进行分析也越来越普及。现有的光谱油料分析的原理,即被分析的油样在激发室的分析间隙中激发,然后油样发射的光通过光学纤维传输,被引到入射狭缝,然后经过入射镜片,光线到达光栅后,被分为各种不同波长的谱线,不同的谱线在聚焦曲面上的出口狭缝分为相应于各个元素的谱线;所述聚焦曲面的后面设置有光电倍增管,以便把光能变为电能。在每次燃烧中将以电流按准确的时间间隔积分(求和),这就形成了与光电管接受的光量成正比的电压。通过读出电路将此电压转换为数值,所测得的结果与计算机中存储的标准曲线数据对比便可算出元素的浓度,最后整个分析结果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或用打印机打出。该方法相对于传统分析方法而言:实现了准确无误的从油料中测量分析金属类别,但是还是存在不足:由于需要检测最强信号,需要经过调节入射镜片的角度才能检测到最强信号,而且每一次的转动都需要记录转动的角度,而现有的入射镜片是通过手工调节,并且需要手工记录,而且调节过程中不能快速的调节到入射镜片的转动角度正好能检测到最强信号的角度,需要通过多次调节后才能实现最强信号的检测,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检测油样中金属元素最强信号的效率提出一种快速检测油料中金属类型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检测油料中金属类型的检测装置,包括激发部件、传输元件、入射镜片、光栅、光电转换元件和计算机;
所述激发部件为控制电极激发样品发射特征光谱的激发火花光源;
所述传输元件其入射端朝向所述激发部件,其入射端收集所述特征光谱,经过传输后将特征光谱从其出射端射出;
所述光栅设于所述传输元件出射端的前方,将所述特征光谱利用衍射成多个单色光谱;
所述入射镜片设于传输元件的出射端和光栅之间;
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为多个,成圆弧形分布于单色光谱的射出方向,接收单色光谱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计算机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连接,记录和分析电信号;
所述入射镜片安装于小角度偏转机构,所述小角度偏转机构与所述计算机连接,由所述计算机控制偏转角度。
优选的,所述小角度偏转机构包括镜片安装座、步进电机和底座;
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计算机连接,由所述计算机控制工作;
所述镜片安装座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底座,由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旋转。
优选的,所述小角度偏转机构还包括蜗轮蜗杆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底座,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并驱动所述镜片安装座小角度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方垣机仪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方垣机仪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0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