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3233.0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6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荒木嘉德;田代敏幸;山田雅启;粂真;西嶋春幸;长野阳平;横山佳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器 制冷 循环 装置 | ||
1.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散热器(12),该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回旋流产生部,该回旋流产生部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产生回旋流;
喷射器(13),该喷射器具有主体部(30),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喷嘴部(13a)、制冷剂吸引口(31b)和升压部(13c),所述喷嘴部(13a)使从所述回旋流产生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通过从所述喷嘴部(13a)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来吸引制冷剂,所述升压部(13c)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
蒸发器(14),该蒸发器使制冷剂蒸发并流出到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以及
排出能力控制部(60a),该排出能力控制部控制所述压缩机(11)的制冷剂排出能力,其中,
所述回旋流产生部构成为具有形成回旋空间(30a)的部位以及形成制冷剂流入通路(31e)的部位,所述回旋空间(30a)形成为回旋体形状,所述制冷剂流入通路(31e)使制冷剂以沿着所述回旋空间(30a)的外周侧壁面流动的方式流入,
在所述压缩机(11)的起动期间,所述排出能力控制部(60a)使所述制冷剂排出能力以所述压缩机(11)的所述制冷剂排出能力的单位规定时间的增加量比预先规定的基准能力增加量低的方式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能力增加量是所述压缩机(11)在单位规定时间能够增加的最大能力增加量。
3.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散热器(12),该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回旋流产生部,该回旋流产生部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产生回旋流;
喷射器(13),该喷射器具有主体部(30),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喷嘴部(13a)、制冷剂吸引口(31b)和升压部(13c),所述喷嘴部(13a)由使从所述回旋流产生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通过从所述喷嘴部(13a)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来吸引制冷剂,所述升压部(13c)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
蒸发器(14),该蒸发器使制冷剂蒸发并流出到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以及
流入流量调整部(16),该流入流量调整部调整流入所述回旋流产生部的流入制冷剂流量,
所述回旋流产生部构成为具有形成回旋空间(30a)的部位以及形成制冷剂流入通路(31e)的部位,所述回旋空间(30a)形成为回旋体形状,所述制冷剂流入通路(31e)使制冷剂以沿着所述回旋空间(30a)的外周侧壁面流动的方式流入,
在所述压缩机(11)的起动期间,所述流入流量调整部(16)使所述流入制冷剂流量以所述流入制冷剂流量的单位规定时间的增加量比预先规定的基准流量增加量低的方式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流量增加量是所述流入流量调整部(16)在单位规定时间能够增加的最大流量增加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流量调整部(16)配置于从所述散热器(12)的制冷剂出口到所述回旋流产生部的入口的制冷剂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气液分离部(30f),该气液分离部对从所述升压部(13c)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
所述流入流量调整部(16)配置于从所述气液分离部(30f)的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到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口的制冷剂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流量调整部由电气式的流量调整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32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