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9792.0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7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井艳;张芳芳;李中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艳;张芳芳;李中健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练习 食管 心脏 生理 检查 插管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教学用具,尤其涉及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
背景技术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一百年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由于心律失常需患者发作时才能描记到,并且记录点局限在体表,导致P波不清楚,因此无法明确心律失常的具体起源点或心脏激动顺序,对于某些复杂心律失常不能正确诊断。
食管与心脏都位于纵隔内,心脏在前,食管在后,两者之间仅有心包相隔。食管下端的前壁与心脏后壁紧密相邻,向下则靠近左心室,其中左心房后外侧大部分紧贴食管前壁。在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心房标测时发现左心房中外侧记录到的电激动波与食管内相应水平记录到的P波最接近,说明食管内记录到的高大P波为左心房激动所引起。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性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根据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特制的食管电极导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食管,利用放置在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水平的电极间接对心脏进行电生理检查。同步记录体表导联与食管导联心电图可以对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和心律失常机制做出分析,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通过诱发、终止心律失常可以揭示其发生机制,为正确诊断和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提供科学依据。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电极导管定位方法如下:当电极导管进入35-40cm或到达按患者身高测算公式计算[(受检者身高+200)÷10]cm时,电极基本位于相当于左心房水平。
具体方法定位有:
1)经验法(根据身高定位):男性:35-40(37cm);女性:33-37(35cm)。
2)耳剑距法:插管深度为病人的耳剑间距(耳垂至剑突的距离)加8cm。
3)根据食管心电图进行定位:根据导管电极在食管内深度不同,通常可记录到四种不同形态的食管导联心电图波形,以P波变化最为明显。P波呈正负双向或直立高大时为最佳位置。
①心房上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上部时,心房激动时P向量背离电极,P波以负向波为主,QRS波呈Qr型。当电极逐渐向下移行时,P波负向波逐渐减少,正向波逐渐增大;
②心房中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中部时,P向量先面对电极,然后背离电极,形成尖锐的正负双相P波,QRS波仍呈Qr型;
③心房下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下部或房室沟部位时,P向量全部面对电极,形成高大尖锐的正向P波,负向波很小或消失。QRS波呈QR型或qR型;
④心室上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室上部区域,P波正向圆钝,振幅减小。QRS波呈qR型或R型;
但无论哪种方法,在具体的食管插管操作过程中,都要求医务人员具备娴熟的技术才能准确地将食管电极导管插入食管,避免给病人带来不适或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本实用新型采用仿人体结构,可重复使用,便于随时观察插管情况,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包括仿人体上身构造的模型及模型下方一体固设的底座,所述模型包括了上至头部、下至肋骨底缘及皮肤的人形主体,所述人形主体还包括完整的鼻腔-气管-肺部模型结构和口腔-食管的模型结构以及心脏模型结构;所述的模型由无色透明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教具还包括用于食管插管的食管电极导管,食管电极导管上设有4个电极;食管模型内壁上设有四个用于感应电极的传感器,包括位于心房上部区域的第一传感器、心房中部区域的第二传感器、心房下部区域的第三传感器、心室上部区域的第四传感器;传感器处设有相应的光源机构,传感器与设置于底座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光源机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极为金属电极,传感器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感应面积大小为1cm2,以感应金属电极的位置为触发信号。
优选的,所述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距为30mm,第二、三、四电极的间距为10mm。
优选的,所述的光源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处的红光灯具,设置在第二传感器处的橙光灯具,设置在第三传感器处的黄光灯具以及设置在第四传感器处的绿光灯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艳;张芳芳;李中健,未经井艳;张芳芳;李中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9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