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液分离型管式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2101.4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2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龙 |
主分类号: | B01D17/038 | 分类号: | B01D17/03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1000 辽宁省辽阳市新华路南段东三***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型管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液分离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液—液分离型 管式分离机。
背景技术
对于不相溶且存在密度差的两种液体,需要利用液—液分离设备 使两种液体进行分离。液—液分离型管式分离机是常用的一种进行液 —液分离的设备。
现有的液—液分离型管式分离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1、壳体 2、转鼓3、进液座总成4、进液管5、分离头6、液盘盖7、电机11 及带传动机构12,壳体2安装在机身1上,转鼓3转动安装在壳体2 内,在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带进液管5的进液座总成4,该进液座总 成4与转鼓3内部相连通;转鼓3的顶部连通有同步旋转的分离头6, 壳体2的顶部依次设有重液集液盘29、轻液集液盘8及液盘盖7,该 轻液集液盘8及重液集液盘29均位于分离头6的外围;电机11安装 在机身1上,通过带传动机构12与分离头6相连,驱动分离头6及 转鼓3同步旋转。如图2所示,分离头6包括分离头体15、轻液分 离环16、内分离挡环17、重液环18及重液环锁紧帽19,分离头体 15的下端与内分离挡环17连接、上端与轻液分离环16相连,在轻 液分离环16的外围设有重液环18,重液环锁紧帽19套在重液环18 上、并与分离头体15螺纹连接。如图3、图4所示,分离头体15具 有圆柱20,该圆柱20的周围均布有多个轻液孔23,并在各轻液孔 23所在圆周的外围均布有多个重液孔21。如图5、图6所示,轻液 分离环16为中空结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弧形的轻液出 口25。如图7、图8所示,内分离挡环17中间开有轻液入口24,在 内分离挡环17上端、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重液入口22,如图9所 示,重液环18上开有重液出口26。轻重混合液由进液管5进入转鼓 3内,分离头6及转鼓3由电机11驱动旋转,轻液由轻液入口24进 入分离头6,经轻液孔23后由轻液出口25流至轻液集液盘8,由轻 液集液盘出口9流出;重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重液入口22进入分 离头6,经重液孔21后由重液出口26流至重液集液盘29,由重液集 液盘出口10流出。这种现有结构的管式分离机存在着下述不足:
1.重液环18在出液时会在轻液分离环16外围、轻液集液盘8 的中心孔下部位置形成负压,导致抽吸轻液集液盘与液盘盖7之间的 气体补充缺失的压力;而在分离过程中,由于转鼓3的转速极高(超 过15000转/分钟),致使所分离出的轻、重液在脱离转鼓3时形成雾 状,不可避免地轻液形成的轻雾会被吸到重液集液盘29与轻液集液 盘8之间,造成二次混合,使分离不彻底,影响收益率,降低了分离 品质。
2.由于现有的液—液分离型管式分离机中的重液环18的内径无 法小于或接近于内分离挡环17轻液入口24的直径,所以在轻重相比 例相差相当悬殊(例如轻相或重相低于2%)时,无法进行有效分离。
3.由于重液环18的内径尺寸限制,所以进行分离工作时对进料 流量有要求,必须大于机器型号所对应的最小值,才能实现有效分离。
4.结构复杂,部件多,制造工艺繁琐、复杂,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管式分离机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液—液分离型管式分离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龙,未经张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2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式多喷嘴射流泵
- 下一篇:用于水下推进器的波浪能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