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6249.4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魏小龙;周建;朱江;景在平;赵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滤器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滤器的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由于高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引起严重的肢体肿胀、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溃疡外,由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栓脱落,随着血流方向流动至心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肺动脉栓塞,肺梗死,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而传统手术治疗是在肺动脉栓塞发生后开胸肺动脉切开取栓、创伤大、危险性大。由于腔内技术的进步,目前已将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作为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唯一有创手段。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导管输送器,在下腔静脉放置金属滤器,滤器可以阻止大块血栓上行,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或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简单、安全、有效,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
目前滤器种类较多,早起主要使用临时性滤器、永久性滤器,但由于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留置体内可能继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滤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而可回收滤器可作为临时性滤器、也可作为永久性滤器留置体内,同时,可回收滤器可在体内留置2-3周时间,避免了患者在可深静脉血栓急性期肺栓塞的发生,避免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留置的危险性,有益于不适合长期留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因此,腔静脉滤器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主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是通过与其一体的尾钩放置在下腔静脉内或取出人体血管,如果尾钩在人体内变形,静脉滤器则无法通过取放钩取出,则患者如要回收滤器就需要行开腹手术取出滤器,加大了手术难度及患者的风险;另外,尾钩较小,不便于现有回收装置对其进行勾取,导致病人及医生需长时间暴露在射线中,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在导引导丝的引导下进入目标血管,方便回收下腔静脉滤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10F外鞘管,在鞘芯的带动下移至目标血管,前端设置有弹性段,用于容纳压缩后的下腔静脉滤器,鞘管尾端设置有螺旋接口,用于推送外鞘管在人体血管内移动;半弯头导管,沿外鞘管内腔移至目标血管,前端头部弯曲,用于穿过下腔静脉滤器尾端处的网孔或丝间隙,形成圈套回折通道;回收导丝,设置在半弯头导管内,沿半弯头导管内腔移动,用于在回折通道处穿过下腔静脉滤器尾端处的网孔;以及圈套器,用于抓取穿过回折通道后的回收导丝。半弯头导管、回收导丝、圈套器通过螺旋接口进入10F外鞘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段采用弹性材料制备,优选材料为橡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段包含两层结构,内层沿径向设置有一对对称的狭缝,可方便内层之间的分离,内层采用硬质材料;外层将内层黏结,形成密闭通路,外层采用弹性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段长度为2公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螺旋接口为Y阀三通结构,螺旋接口的一侧设有注液接口,用于经注液接口注液进行造影,外鞘管内腔构成注液的流动通道。
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因为采用圈套技术,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在整个回收过程可实现准确、安全操作,并可快速准确回收地滤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血管曝露在射线中的时间,进而减少对血管内壁可能造成损伤,能极大减轻病人痛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简单方便,且结构设计合理,成本较之现有的回收装置有所下降。再者,因为本回收装置采用先包裹后回收的方式,回收顺畅,较直接回撤滤器的回收方式相比,降低了滤器断裂或损伤血管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使用时头端的剖视图;以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一中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装置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6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