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性自动泡茶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6246.6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7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仁昆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自动 泡茶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磁性自动泡茶茶具。
背景技术
饮茶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泡茶,目前市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自动泡茶茶具,这些自动泡茶茶具通常采用顶杆结构或半自动结构打开出水口,由于现有的这些自动泡茶器具结构过于复杂,使用零部件较多,因此在操作和清洗时极为不方便,而长时间没有清洗泡茶器具,其器具内部容易产生污垢,影响茶汁的口感和饮用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设计人性化,更加方便泡茶的磁性自动泡茶茶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磁性自动泡茶茶具,是由泡茶杯、茶座及公道杯组成;泡茶杯通过茶托放置在茶座的上端部位,公道杯放置在茶座的下端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托是粘贴在茶座的上端,其中的茶托包括一宽口托盘体、粘附在宽口托盘体下端中心处的空心柱状体;所述宽口托盘体的中心设为通孔,并且该通孔内设置上空心密封柱;所述空心柱状体的内腔下端活动放置下空心密封柱,并且在该下空心密封柱的上端设置有活动钢珠;所述的茶座为空心腔茶座,公道杯恰好放置在茶座的空心腔内。
所述的茶托粘贴在茶座的上端,并且其茶托下端的空心柱状体向下延伸至茶座的空心腔内。
所述的泡茶杯的底部设置过水孔,并且过水孔的上端设置过滤网。
所述公道杯的把手柄上向外延伸出一长柄,并且在该长柄的末端上固定一磁铁。
所述茶托的部件包括一宽口托盘体、安装在宽口托盘体中心处的上空心密封柱、固定在宽口托盘体下端部中心处的空心柱状体、活动放置在空心柱状体内腔下端的下空心密封柱及活动放置在下空心密封柱上端面的活动钢珠。
所述的上空心密封柱其内部空心,并且内部空心孔径一致,上空心密封柱外壁形成两个台阶端面。
所述的下空心密封柱其内部空心,下空心密封柱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空心密封柱的下端孔径,并且下空心密封柱外壁形成两个台阶端面,所述的活动钢珠活动放置在下空心密封柱的上端小孔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非泡茶的状态下,活动钢珠堵塞住下空心密封柱的孔,即堵住了茶汁的向下的流向;通过公道杯上的磁铁的相吸,将活动钢珠吸到一侧,让开孔位,即茶汁顺孔而流至公道杯内;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并且在泡茶的过程中趣味性较强,而且泡茶自始至终都非常安全,不存在被开水烫伤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茶托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茶托的上空心密封柱剖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茶托的下空心密封柱剖面结构图。
下列是本实用新型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泡茶杯;2、茶托;3、茶座;4、公道杯;201、宽口托盘体、202、上空心密封柱;203、空心柱状体;204、活动钢珠;205、下空心密封柱;2021、空心;2022、台阶;2023、台阶;2051、台阶;2052、台阶;2053、大孔径;2054、小孔径;401、把手柄;402、长柄;403、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仁昆,未经陈仁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6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