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0943.0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具体为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传统小型断路器结构如公开号为102945774A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主要由设在壳体内的操作机构、脱扣机构、触头机构、电磁系统和灭弧装置组成。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枢接在壳体内上的手柄,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跳扣、锁扣,所述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机构、静触头机构,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电磁线圈,所述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所述手柄一端通过连杆与跳扣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一端与接线柱连接、另一端与静触头机构连接,所述动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后端焊接柔性导线,所述柔性导线另一端焊接双金属导片,所述双金属导片下端一侧焊接通向灭弧室的引弧片、另一侧焊接金属片与接线柱连接。所述的双金属导片、脱扣杆、调节螺丝、引弧片组成电流保护系统。传统通常在引弧片后面设置复位弹簧,以加强其复位能力。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不但提高了产品成本,且增加了产品的体积。
另外,当断路器分断时,会在断路器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电弧带来大量的热量。为确保动触头有足够机械强度和耐热性,传统的动触头通常由整一块较厚的铜片整体冲压成型,有些还要配合安装支架在壳体内安装以及和内部其它部件的联动,这种结构的动触头成本较高、且体积较大。而目前断路器日益向小型化、紧凑化、成本节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成本、大体积是不可取的,如何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节约成本、缩小体积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安装简单的小型断路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设在壳体内的操作机构、脱扣机构、触头机构、电磁系统和灭弧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枢接在壳体内上的手柄,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跳扣、锁扣,所述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机构、静触头机构,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电磁线圈,所述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所述手柄一端通过连杆与跳扣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一端与接线柱连接、另一端与静触头机构连接,所述动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后端焊接柔性导线,所述柔性导线另一端焊接双金属导片,所述双金属导片下端一侧焊接通向灭弧室的引弧片、另一侧焊接金属片与接线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引弧片的弧形边,该弧形边上端具有凸起部、下端具有安装槽,所述引弧片上端通过弯折形成有与弧形边上端的凸起部相适应的安装口部、在安装口部一旁设有第一弹性弧形部,所述引弧片下端设置在所述弧形边下端的安装槽内。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边上端的凸起部呈三角形。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设有方向与引弧片的第一弹性弧形部相反的第二弹性弧形部。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所述跳扣另一端轴接于所述动触头机构的连接柄上端,所述的锁扣与所述动触头机构的连接柄同轴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锁扣上端设有与跳扣配合的扣槽、下端与脱扣杆连接、底部延伸有挡边,在锁扣的上设置扭簧,所述动触头机构的连接柄上设置拉簧或压簧。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一侧设置弧形联动柱,所述弧形联动柱位于壳体的多极联动口上方。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机构由片状的连接柄及铆接在连接柄前端的动触头组成,所述动触头前端设置触点,所述连接柄上设置转轴孔,所述连接柄后端设置跳扣轴孔;所述连接柄通过转轴孔轴在壳体内的主轴上,所述跳扣轴接在连接柄后端的跳扣轴孔上,所述锁扣通过主轴与连接柄同轴设置。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柄对应轴孔上方设置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穿设在壳体上的限位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通过在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引弧片的弧形边,然后通过弯折在所述引弧片上端设置安装口部、和在安装口部一旁设有第一弹性弧形部,通过这种方式能增加引弧片的复位能力,可以省略复位弹簧。另外引弧片上端的弯曲结构设计,还可以增加其引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温州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0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