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湿排汗的涤纶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1946.2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1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锦辉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0 | 分类号: | B32B1/00;B32B27/08;B32B27/36;B32B27/06;B32B27/12;B32B9/02;D01D5/253;D01D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湿 排汗 涤纶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吸湿排汗的涤纶纤维。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贴身衣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都是人们考虑的重点。伴随着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人们很容易出现汗流浃背情况。但天然纤维以棉为例,其吸湿性能好,但当人的出汗量稍大时,棉纤维会因吸湿膨胀,导致其粘贴在皮肤上产生不适感,同时,水分发散速度也较慢,从而给人体造成一种冷湿感;而合成纤维以涤纶为例,其吸水性小,透湿性能差,出汗后容易产生闷热感。因此传统的面料吸湿排汗效果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透气散热性能好,穿着舒适度高的吸湿排汗的涤纶纤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湿排汗的涤纶纤维,所述纤维的包括芯层和皮层,所述芯层为亲水性聚合物,皮层为涤纶,所述纤维的横截面为米字型,所内部有六个独立的空腔;所述皮层外还有一层包覆层,所述纤维的表面有若干微孔。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层为棉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棉纤维层选用长纤维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亲水性聚合物选用聚醚改性聚酯和亲水性改性的聚酰胺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1.2-1.5。
更进一步的,所述聚醚改性聚酯和亲水性改性的聚酰胺的量比为1:1.3。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层外还有一层抗菌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30-50μ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涤纶内部设计有亲水性聚合物,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涤纶纤维具有吸湿、导湿的作用,从而达到吸湿排汗的功效;所述纤维的横截面为米字型,米字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涤纶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了吸湿排汗功能;所内部有七个独立的空腔,此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涤纶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所述皮层外还有一层包覆层,包覆层的设计提高了涤纶纤维的抗静电性,提高了涤纶纤维的穿着舒适度,所述纤维的表面有若干微孔,微孔的设计提高了涤纶纤维的透气性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涤纶纤维的吸湿排汗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芯层,2皮层,3包覆层,4抗菌层,5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吸湿排汗的涤纶纤维,所述纤维的包括芯层1和皮层2,所述芯层1为亲水性聚合物,皮层2为涤纶,由于涤纶是一种结晶性很高的纤维,分子主链中没有亲水性基团,因此呈疏水性,吸湿排汗很差,本实用新型中在涤纶内部设计有亲水性聚合物,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涤纶纤维具有吸湿、导湿的作用,从而达到吸湿排汗的功效;所述纤维的横截面为米字型,米字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涤纶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了吸湿排汗功能;所内部有七个独立的空腔5,此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涤纶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所述皮层2外还有一层包覆层3,包覆层3的设计提高了涤纶纤维的抗静电性,提高了涤纶纤维的穿着舒适度,所述纤维的表面有若干微孔,微孔的设计提高了涤纶纤维的透气性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涤纶纤维的吸湿排汗性。
优选的,所述包覆层3为棉纤维层;棉纤维具有较强的抗静电性,此设计提高了涤纶纤维的抗静电性。
优选的,所述棉纤维层选用长纤维制成;采用此结构,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亲水性聚合物选用聚醚改性聚酯和亲水性改性的聚酰胺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1.2-1.5;本实用新型中将聚醚改性聚酯和亲水性改性的聚酰胺的质量比控制在此范围内,吸湿排汗功能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中聚醚改性聚酯和亲水性改性的聚酰胺的量比优选为1:1.3,采用此数值,吸湿排汗效果最佳。
优选的,所述包覆层3外还有一层抗菌层4;采用此结构,提高了涤纶纤维的抗菌性。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4的厚度为30-50μm;将抗菌层4的厚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抗菌效果佳。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锦辉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锦辉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1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
- 下一篇:纸盒成型机的底板面纸包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