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专门打捞管柱断片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2804.3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6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叶红;张国华;魏军;王德金;钱红彬;朱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门 打捞 管柱 断片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储气库、采卤井、煤层气和地热井等所有利用管柱开采地下资源的井,打劳落鱼的鱼顶是管柱的断片的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针对落鱼鱼顶是管柱断片的情况,主要采用的打捞方式就是磨铣。磨铣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磨铣过程中易产生油管碎块,这些碎块会掉入井底增加落鱼被卡风险;二是磨铣时,会导致管柱断片弯曲,造成鱼顶的损坏,增加打捞复杂度;三是采用磨铣的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打捞简单、成本低、成功率高的专门打捞管柱断片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专门打捞管柱断片的工具,包括上接头,在上接头的下端连接筒体,在筒体内设置两块楔形卡块体,两块楔形卡块体均通过螺钉与筒体连接,每块楔形卡块体的厚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在每块卡块体的内侧均设置夹块,在每块卡块体与相应的夹块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燕尾凸轨和燕尾槽,在每块夹块的内侧均设置内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夹块可在卡块体内侧上下滑动,并由卡块体的楔形进行限位,燕尾形的凹槽与凸轨可防止滑出。可以通过更换夹块来满足不同壁厚管柱断片的打捞。
本实用新型的打捞工艺如下:入井前检查夹块滑动是否灵活、齿是否干净—探鱼顶加压不超过5KN—冲洗鱼顶—入腔打捞,当悬重下降5KN视为落鱼已进腔—缓慢试提,当悬重增加20KN以上时确认已抓获落鱼。
该工具是直接打捞管柱的断片,断片由两块夹块的内齿夹住,不会造成管柱碎块落井,也不会造成井下情况的复杂,所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和成功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燕尾凸轨一体设置在卡块体朝向夹块的一侧面,所述燕尾槽设置在夹块朝向卡块体的一侧面。
为了便于安装和支撑卡块体,在筒体的下端内侧一体设置筒体凸台,两块楔形卡块体均设置在筒体凸台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视图。
图4为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专门打捞管柱断片的工具,包括上接头1,在上接头1的下端连接筒体2,在筒体2的下端内侧一体设置筒体凸台9。在筒体2内设置两块楔形卡块体4,两块楔形卡块体4均设置在筒体凸台9上并通过开槽沉头螺钉3与筒体2连接,每块楔形卡块体4的厚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在每块卡块体4的内侧均设置夹块5,在卡块体4朝向夹块5的一侧面一体设置燕尾凸轨6,在夹块5朝向卡块体4的一侧面设置与燕尾凸轨6相配合的燕尾槽7,在每块夹块5的内侧均设置内齿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2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回收式液压采油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钻井液废弃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