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下或热水、蒸汽中的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3676.0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厚廷;高峰;王晓荣;欧名利;刘威;唐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295;H01B7/02;H01B7/282;H01B7/17;H01B13/02;H01B3/42;H01B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下 热水 蒸汽 中的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下或热水、蒸汽中的软电缆。
背景技术
用于水下、热水或蒸汽中的电缆,由于水通常都具有导电性,这要求电缆绝缘材料要具有较高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同时要具有很好的绝缘稳定性,要求电缆的绝缘材料的吸水率低、耐渗透性好,绝缘材料与水分子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映,水分子不能加速绝缘材料老化、分子键断裂、分子降解,能很好抵制水份子入侵。
与此同时,电缆用于水中,绝缘材料与水分子紧密接触,材料中的微量成份析出后会被溶入水、随水渗入土壤或汇入地下水,这要求电缆材料所有成份都具有环保性和人体健康性。
电缆用绝缘材料,要符合电缆的生产、加工和使用基本特性,包括绝缘材料的高温塑化性、流动性、螺杆塑化挤出性、连续稳定成型性,和机械性能、柔软性能、耐温性能、不延燃性、电性能等要求。
此类电缆在生产和使用时经常需要弯曲,这要求电缆的设计要符合软电缆的特性,能够通过30000次曲绕试验,绝缘材料要柔软,并有很好的伸长率和耐疲劳性能。
目前,用于水下、热水或蒸汽中的耐水电缆,绝缘材料通常选用以聚乙烯、聚烯烃、乙丙橡胶或硅橡胶为主要成份的混合物,绝缘挤出后经交联而成,交联类材料不可再生利用,废弃物作无公害化处理,不仅成本高,消耗能源,而且技术上难度很大。
绝缘材料聚乙烯、聚烯烃、乙丙橡胶或硅橡胶,都是易燃类材料,都需要加入大量的阻燃剂,大量阻燃剂的加入,使得这些绝缘材料的机械性能、低温性能、软硬度、疲劳性能和电性能降低很多。
这些绝缘材料在加入大量阻燃剂后,吸水率会偏高,耐渗透性变差,特别是遇热水,极易被水分子渗入,形成水电树枝,致电缆的绝缘电阻降低,电缆泄漏电流偏大。
水解、成份析出,导致电缆的电性能、机械性能、老化性能等物性下降。
这些绝缘材料往往为满足某些特定需要,会在材料中添加改性物质,其中就有少许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产品生产、运输、使用及报废过程中,会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或迁移至空气、土壤和水质中,这会对生物生存或人体健康带来隐蔽性或长期性的毒害。
现使用的水下电缆,大部分是通过在电缆外增加挤包护层,然后再热压、焊接或冷拔一层金属护套,此类电缆成本高、需要专业设备,对生产工艺要求性高,操作性复杂,可靠稳定性差,此类电缆最大缺点是柔软性不好,弯曲半径大,往返弯曲会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耐水性好、绝缘电阻高、绝缘稳定性好,环保无毒,加工性好的用于水下或热水、蒸汽中的软电缆。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下或热水、蒸汽中的软电缆,由铜导体、阻火带、改性聚苯醚绝缘层、内护套、外护套和填充材料组成,铜导体外周依次用阻火带、改性聚苯醚绝缘层和阻火带包覆,绞合成缆后,外周依次包覆内护套和外护套,空隙处用填充材料填充。
本实用新型软电缆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主材用8~10份HIPS与30~35份聚苯醚熔融共混,作为分散相;用4~8份LDPE与20~45份SEBS共混物作为连继相,再进行三次熔融共混,形成类似于海洋围绕岛屿式结构。
配方中另加入2~4份经偶联处理过的纳米级SiO2、1.0~1.5份PL300和0.5~1.5份的PE-WAX、抗菌剂、相溶剂、抗氧剂1010、紫外光吸收剂。
生产前,材料先进行60~90℃、3~6h烘烤和吸湿处理,湿度≤0.08%,螺杆塑化挤出温度控制在210~235℃,挤出线速度在30~60米/分,绝缘芯线出机头后先用干燥空气进行预冷,后用60~70℃温水进行预冷,然后吹干自然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36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