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1566.8 | 申请日: | 2015-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新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58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床 颈椎 矫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医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手机的越来越普及化,“低头族”的颈椎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椎的疾病会引起各种身体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目前,矫正颈椎的方法大多为佩戴护颈的装置,但护颈的装置只能对颈椎起到支撑的作用,无法矫正颈椎,整体材质较硬,不仅效果较差,且佩戴时影响头部的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能矫正颈椎,起到保健的作用,对临床治疗颈椎疾病有较大帮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包括连接球体、一对肩部支撑、一对后端调节杆、调节旋杆、一对滑动连接轴、一对后脑连接环、后脑调节环、后脑连接带、后脑固定带、下巴固定带、一对下巴连接环、下巴调节环、下巴连接带、一对肩膀座、牵引链及一对牵引槽;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为弧形结构,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球体活动连接,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关于所述的连接球体对称设置,所述的一对肩膀座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下端,所述的肩膀座为下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后端下部,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部,所述的调节旋杆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调节旋杆内,并与所述的调节旋杆螺纹旋接;所述的一对牵引槽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内侧,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一对牵引槽内,所述的一对后脑连接环及一对下巴连接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上;所述的后脑调节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后脑连接环上,所述的后脑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的后脑调节环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脑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后脑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后脑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的后脑连接环连接;所述的下巴调节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下巴连接环上,所述的下巴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的下巴调节环活动连接,所述的下巴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下巴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下巴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的下巴连接环连接;所述的牵引链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内,并与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牵引链的中部从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下部引出。
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弹力柱,所述的肩部支撑通过所述的弹力柱扭转并与所述的肩膀座固定连接。
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膀座的下端开口处分别设有弹力肩带,所述的肩膀座通过所述的弹力肩带与肩膀接触。
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膀座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牵引链扣,所述的牵引链通过所述的牵引链扣与所述的肩膀座适配扣接。
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上端分别设有连接面,所述的连接面为弧形面且罩盖在所述的连接球体的侧面,所述的连接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滑动扣,所述的连接面通过所述的滑动扣与所述的连接球体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用于改善颈椎的不适,帮助治疗颈椎部位疾病,起到较好的矫正和保健作用,宽度、高度等可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调整,适用面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的肩部支撑的内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新,未经王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1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