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地钩锁异响的套管和地钩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6444.0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4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跃东;韩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9/10 | 分类号: | E05C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钩锁异响 套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地钩锁异响的套管以及采用该套管的地钩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地钩锁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例如可大量应用在卷帘门结构中。然而,在地钩锁中,锁钩与锁止钢丝之间配合时往往不可避免会发生碰撞异响,这会严重降低用户体验度,也会降低地钩锁的使用寿命。因此,急需采用特定结构或方法来消除这种碰撞异响。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两种方式来消除地钩锁内的碰撞异响。
一种方式是在地钩锁的锁钩内侧包覆橡胶涂层,此类橡胶涂层本身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而且作为碰撞缓冲层能够有效地消除在锁钩与锁止钢丝之间的碰撞异响,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然而,这种方式需要采用专门的注塑成型设备,工艺比较复杂,相应地,也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一种方式是在锁止钢丝上添加普通尼龙套管。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尼龙套管的立体图。从图1a可以看出,该普通尼龙套管呈带缺口的圆筒形。图1b示出了上述普通尼龙套管的截面图。如图1b所示,该普通尼龙套管在截面图中呈环形,处处壁厚相等且内外径相等。t1’、t2’、t3’、t4’分别为沿环形中任意径向方向的壁厚值,t1’=t2’=t3’=t4’。图2和图3分别示出套上普通尼龙套管的锁止钢丝在锁钩上的两种锁止位置,同时也表示两种不同的初始设计状态,在所述锁止位置,锁钩均已完全锁止。如图2所示,锁钩平面与缺口贴合。如图3所示,锁钩平面不与缺口贴合。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在图2所示的设计位置处,如果锁钩平面与缺口贴合,锁钩达到既定位置,则套管旋转后锁钩将无法完全锁止,一旦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受到外力冲击,锁钩将产生跳动,从而产生异响。在图3所示的设计位置处,当锁钩平面与尼龙套管非缺口区域贴合时,锁钩达到既定位置,则套管旋转至缺口和锁钩平面贴合时,地钩锁虽然可以锁止,但锁钩与锁止钢丝之间的间隙并未完全消除,在地钩锁受到冲击或持续震动时,异响仍然会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以及采用该套管的地钩锁,有效地解决了上文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地钩锁异响的套管,该套管呈具有缺口的类环形,套管实体的横截面由外圈实体线、第一界线、内圈实体线、第二界线为边界围成;缺口的横截面由内圈虚拟线、所述第一界线、外圈虚拟线、所述第二界线围成,第一界线和第二界线构成套管实体和缺口之间的交界;内圈实体线与内圈虚拟线组合构成一个基于一圆心而半径为r的整圆,称为内整圆线;外圈实体线相对于圆心处于比内圈实体线更外围的位置,外圈虚拟线为笔直的线段并处于比内圈虚拟线相对于圆心更外围的位置,外圈虚拟线与外圈实体线一起构成连续的外围线,外圈虚拟线与内圈虚拟线处于相对于所述圆心的同一圆心角的范围内;在所述横截面内设定一条直线经过所述圆心,该直线分别与内整圆线和外围线相交,与内整圆线的交点为A点和C点,与外围线的交点为B点和D点,其中,A点和B点径向相对于C点和D点,则设定线段AB的长度为t1,线段CD的长度为t2,无论经过圆心的直线在横截面内为何种朝向,t1+t2始终为恒定值;而且,(r+tmin)cos(λ/2)>r,其中r表示内整圆线相对于所述圆心的半径,λ表示所述圆心角,tmin表示套管实体在第一界线和第二界线处的壁厚;而且,L=(2r+2tmin)sin(λ/2),其中L表示外圈虚拟线的长度;而且,L<2r。
优选地,所述套管为由尼龙制成的套管。
更优选地,所述尼龙为PA66。
优选地,tmin≥0.5毫米。
更优选地,tmin公差为±0.1毫米。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地钩锁装置,其中,固定支架固定住地钩锁,锁止钢丝通过套管装配到地钩锁的锁钩,锁止钢丝套在套管内,套管接合锁钩,所述套管为如上文所述的套管。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上述套管和地钩锁装置,不但工艺简单、装配灵活,而且有很好的防异响和耐磨性,可适用于各个领域中相对运动零部件之间的活动连接部件。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尼龙套管的立体图;
图1b示出了上述普通尼龙套管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6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