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笛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2810.4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6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明明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700 重庆市巫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具体是一种手笛。
背景技术
陶笛作为大众普及型乐器,因其声音优美、价格低、简单易学、成手快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平常我们常见的陶笛多为枪形结构,其结构主要由陶笛本体、吹咀、正面音孔、反面音孔及出音孔构成,在陶笛本体的正面制有正面音孔,在陶笛本体的反面制有反面音孔,出音孔置于陶笛本体的反面音孔与吹咀之间,正面音孔及反面音孔均匀陶笛本体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演奏时,以双手大拇指按住陶笛后面的两个音孔,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分别按在陶笛正面的音孔上,以最自然的姿势把持陶笛,不可过松过紧,以便灵活而准确地开按每一个音孔,运指时以各手指第一节指肚肉厚平软部分按孔,不可用指尖,手指关节必须自然弯曲隆起,不可以过度用力使关节下凹。对于初学者来说,指法的练习是较为困难的,人们常因手指抬起再落下后找不准音孔而不能堵住音孔从而出现漏气影响演奏的问题。并且,传统的陶笛为陶笛材质,存在不耐摔且重量大的问题,后通过改进将陶笛的材质改为塑料材质,但是该材质有毒,长期使用,危害演奏者的健康。现有的陶笛制作较复杂,不易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小巧便携的手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笛,包括本体、吹嘴、气道、发音孔和笛唇,所述吹嘴位于本体的顶端,所述发音孔位于本体的中间位置,所述气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吹嘴和发音孔,所述笛唇位于发音孔下方的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笛唇为锐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道为长条形的薄片,气道的厚度为1-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笛唇下方的本体上还设有膜孔,所述膜孔上设有笛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便携,只保留了乐器的发音装置,双手是互相成捧状,音调的变化靠双手之间的空腔大小以及双手的开合程度去调节,没有固定的音阶,音域宽广,乐趣十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手笛,包括本体1、吹嘴2、气道3、发音孔4和笛唇5,所述吹嘴2位于本体1的顶端,所述发音孔4位于本体1的中间位置,所述气道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吹嘴2和发音孔4,所述气道3为长条形的薄片,气道3的厚度为1-3mm,所述笛唇5位于发音孔4下方的本体1上,笛唇5为锐菱状。
所述笛唇5下方的本体1上还设有膜孔6,所述膜孔6上设有笛膜,所述膜孔6和笛膜可以改善音色。
所述手笛在使用时,操作者用双手从两边握住手笛,双手与手笛之间形成空腔,对着吹嘴2吹气,气流顺着气道3形成长条形空气柱,流往发音孔4后,气流以一定的角度冲撞在吹孔对面的笛唇5上,即被分隔为两股交替分裂的旋涡,沿着边棱滑动和周期性地散开,形成空气层脉动,形成声源带称为边棱音,因此发声。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双手间空腔的大小以及双手的开合程度来改变音调。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便携,只保留了乐器的发音装置,双手是互相成捧状,音调的变化靠双手之间的空腔大小以及双手的开合程度去调节,没有固定的音阶,音域宽广,乐趣十足。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明明,未经王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2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闹表及所适用的移动设备
- 下一篇:物流包裹广告传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