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拉型光纤分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9942.0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0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蔡义炜;钱兴容;曾应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美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拉型 光纤 分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传输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拉型光纤分纤器。
背景技术
双芯皮缆即2芯皮线光缆,其包括2根光纤、1根加强芯和护套,护套包裹在光纤外,对光纤进行保护,两芯光纤截面成8字型,加强芯位于两芯光纤的中央,形成光纤-加强芯-光纤的纵向排布。双芯皮线光缆在端头会对其进行分纤,为了便于分辨,需将光纤的两端的护套设置为不同的颜色。在分纤更换光纤端头的护套时,需先将光纤原有的护套剥下,再将光纤穿入不同颜色的护套。由于光纤很细,易折断,两种不同颜色的护套之间有裸露的光纤,需用光纤分纤器对光纤进行保护。现有的光纤分纤器包括盒体、对光纤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其抗拉强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纤分纤器,其抗拉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拉型光纤分纤器,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输入纤固定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纤固定槽的槽壁内设置有光纤固定装置,所述的光纤固定装置包括调节孔和位于调节孔内的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齿,所述的调节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单向齿相匹配且使调节杆仅能向输入纤固定槽内单向移动的第二单向齿,所述调节杆靠近输入纤固定槽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利用光纤固定装置对光纤进行固定,增强光纤分纤器的抗拉强度。光纤固定装置仅包括调节杆,其结构简单。
由于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单向齿的设置,光纤固定装置的调节杆可沿着调节孔向输入纤固定槽的一方移动,输入纤位于输入纤固定槽内,调节杆向输入纤固定槽移动时,可将输入纤压紧;由于调节杆与输入纤接触的一端成弧形,弧形凹槽与输入纤外形匹配,该凹槽即与输入纤的外形贴合,在压紧输入纤时将输入纤包裹压紧,使得对输入纤的固定作用增强,即光纤分纤器的抗拉力增强。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的增强光纤分纤器的抗拉力,所述的输入纤固定槽的槽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光纤固定装置,所述的光纤固定装置的调节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由于调节杆与输入纤的接触的一端与输入纤包裹贴合,从输入纤的直径两端对光纤进行包裹固定,进一步的增强对输入纤固定的稳定性,即进一步的增强光纤分纤器的抗拉力。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的增强光纤分纤器的抗拉力,便于调节杆的设置,所述的调节孔与输入纤固定槽相垂直。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对输入纤的有效固定,所述的调节杆的直径长度不大于输入纤固定槽的宽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杆仅可沿着调节孔向输入纤固定槽的一方移动,输入纤位于输入纤固定槽内,调节杆向输入纤固定槽移动时,可将输入纤压紧;由于调节杆与输入纤接触的一端成弧形,弧形凹槽与输入纤外形匹配,该凹槽即与输入纤的外形贴合,在压紧输入纤时将输入纤包裹压紧,使得对输入纤的固定作用增强,即光纤分纤器的抗拉力增强。
2、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固定装置仅包括调节杆,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盒体;11、输入纤固定槽;21、调节孔;22、调节杆;23、第一单向齿;24、第二单向齿;2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抗拉型光纤分纤器,包括盒体1和设置在盒体1内的输入纤固定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纤固定槽11的槽壁内设置有光纤固定装置,所述的光纤固定装置包括调节孔21和位于调节孔21内的调节杆22,所述的调节杆22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齿23,所述的调节孔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单向齿23相匹配且使调节杆22仅能向输入纤固定槽11内单向移动的第二单向齿24,所述调节杆22靠近输入纤固定槽11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形凹槽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美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美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9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观察草履虫的载玻片
- 下一篇:蝶形引入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