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内置式导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1163.6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5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松;陈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劲松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8200 重庆市丰都县***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内置 导尿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尿管结构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内置式导尿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导尿管主要有硅胶和乳胶两种材质,硅胶导尿管因其材质弹性较小,在与引流袋的塑料接头连接时,容易松脱,采取增加接口厚度的方法解决,缺点是临床使用中插入接头比较费劲,并且浪费原料,增加成本;乳胶导尿管材质弹性较大,插入接头容易,但连接处承受的拉力不大,在临床使用中,病人的意外动作可能造成松脱,尿液污染病床。
上述两种导尿管单向阀连接方式均采用从导尿管主体向旁边延伸出一条管道,包裹整个单向阀,并在外部增加密封紧固套的方法。这种连接方式有诸多缺点,表现在:第一、延伸出的管道与球囊腔道的连接点都不是一次成型,易形成拐点和缺陷,影响腔道的正常流量,是造成多数堵塞和渗漏的原因;第二、生产工艺上都是最后安装单向阀,在生产过程中注水通道易进入杂质而造成堵塞,增加管理难度,产品质量上始终有隐患;第三、单向阀安装难度较大,增加生产成本;第四、产品不是一次成型,使生产工艺及后期处理难以连续进行,生产自动化难以实现;第五、延伸出的管道形成导尿管上的一个分支,在临床中,长期导尿易形成污垢,给病人造成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堵塞和渗漏,引流袋连接牢固,球囊注水操作方便,临床使用干净卫生,容易加工和成型的连接内置式导尿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连接内置式导尿管,包括具有导尿引流通道和球囊注水通道的导尿内管、用于形成球囊的球囊套管、用于与引流袋连接的引流接口和用于向球囊中注水的单向阀,导尿内管尾部延伸形成与球囊注水通道连通的球囊注水管道,所述引流接口前端与导尿内管尾部连接,球囊套管套装在导尿内管前段;球囊注水管道端部从引流接口侧壁上穿出与单向阀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球囊注水管道与单向阀的连接部位以及引流接口与导尿内管的连接部位通过共同的固定加强装置连接,固定加强装置包裹在上述连接部位外以防止连接部位脱落;单向阀和引流接口固定在固定加强装置内部相应位置,单向阀和引流接口的出口部位露出于固定加强装置外。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加强装置上设有止水装置,以用于闭合所述引流接口部位。
所述固定加强装置由相对的两部分壳体扣合形成,两部分壳体扣合形成与连接部位对应的多个卡口。
所述单向阀壳体表面设有环状凸起形成固定环,两部分壳体形成的卡口对应固定环部位设有卡槽,卡槽合围卡住对应的单向阀固定环,单向阀头部穿过对应卡口从固定加强装置内伸出。
优选地,所述导尿内管、球囊套管、引流接口、球囊注水管道和单向阀组装形成导尿管内部主体;在导尿管内部主体的外表面浸渍有一层弹性材料以形成连为一体的导尿管外层,引流接口出口和单向阀进口露出于导尿管外层外,导尿管外层材料的拉伸强度小于导尿内管材料的拉伸强度;在导尿内管前端管壁上以及导尿管外层上设有贯通的引流入口,引流入口与导尿通道相通;所述固定加强装置包裹在导尿管外层上以将所述连接部位包裹并紧固在导尿管外层内。
所述单向阀的出水口收拢形成单向阀接口,球囊注水管道端部与单向阀接口端部直接连接。
所述球囊套管两端通过捆绑物Ⅰ与导尿内管固定连接和封闭,捆绑物Ⅰ位于导尿管外层内。
所述引流接口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其前端套装在导尿内管尾部并通过捆绑物Ⅱ将套装部位固定、连接和封闭,捆绑物Ⅱ位于导尿管外层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导尿内管上自然延伸出球囊注水管道与单向阀收拢的接口直接连接,避免了在这个连接点上形成拐点,并减少了一次连接,简化了连接方式,从根本上保障导尿管腔道在这个连接点上不堵塞不渗漏并维持正常流量,同时有利于导尿管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工艺的简化;另一方面,单向阀在生产前期即装配到导尿管上,避免了生产过程中杂质进入球囊注水腔道造成堵塞,解决了现有产品造成球囊堵塞的多数隐患。
2、弹性的引流接口包裹在刚性的外壳内,使引流袋接头的插入既容易又牢固,有效解决连接器分离力的问题,方便临床使用。
3、单向阀固定在刚性的固定加强装置内,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注水和放水的操作。
4、固定加强装置表面光滑,外部形状较小和简单,避免形成污垢,临床使用干净卫生。同时,外部结构的简化有利于降低包装贮运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劲松,未经陈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1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