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填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1010.1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6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崔保强;张学朋;顾佐楼;白哲峰;杨广邨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佐楼 |
主分类号: | E04F21/165 | 分类号: | E04F21/16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用填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施工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用填缝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填缝操作,例如:在厨房平台与墙面之间,在门框与墙面之间,在瓷砖与瓷砖之间等,在这些缝隙处通过填充填缝剂,既有利于建筑物的美观还能使得相邻材料之间紧密粘接在一起。现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填缝剂罐来进行填缝操作,填缝剂罐为带有锥形出口的罐体,其内盛装有不同类型的填缝剂,例如水泥、树脂、硅胶等,通过挤压填缝剂罐使填缝剂由锥形出口处挤出并涂抹于缝隙处,实现填缝操作。
现有的填缝剂罐在使用完后就会将填缝剂空罐丢弃,待一个工程完工后,被丢弃的填缝剂罐就会堆积形成不小的体积,这不仅使得回收工程难度加大,而且污染环境。再有,填缝剂罐一般都为大批量的填缝剂一一分装而成,进而使填缝剂罐的单价较高,无形之中提高了填缝操作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用填缝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填缝剂罐成本高、污染环境及不易回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填缝装置,包括:
壳体,横向设置并呈中空的桶体结构,在其左端面上开有圆孔,在其侧壁上开有开口向上的长条形缺口;
料筒,用于盛装填缝剂,横向设置并呈中空的桶体结构,其左端设有出料管,其右端为敞口进料端;所述料筒通过所述壳体侧壁上的长条形缺口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料筒左端的出料管穿过所述壳体左端面的圆孔伸到所述壳体外部;
柱塞,自所述壳体的右端面伸入所述壳体内,并在所述壳体内自所述料筒的右端伸入到所述料筒内部,用于对料筒内的填缝剂进行挤压;以及
锥形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左端,并套接在所述料筒的所述出料管上。
所述柱塞包括柱塞杆、柱塞头和推压板;所述柱塞头设置在所述柱塞杆的左端,用于对料筒内的填缝剂进行挤压;所述推压板设置在所述柱塞杆的右端,以方便人手的推压。
在所述壳体的右端面外沿设置有方便人手指钩挂的凸缘。
在所述壳体左端面的圆孔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在所述料筒左端的出料管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所述锥形管上与所述料筒的所述出料管相接的一段为直筒段,在所述锥形管直筒段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料管外壁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
所述壳体侧壁上的长条形缺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料筒的长度,所述长条形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壳体外径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用填缝装置,可预先购买各种不同种类的大桶装的填缝剂,然后根据需要将相应的填缝剂填入料筒内,再将装有填缝剂的料筒置于壳体内,使料筒左端的出料管穿过壳体左端面的圆孔,将锥形管套接在料筒左端的出料管上,使柱塞的柱塞头自料筒的右端伸入料筒内,通过人手推压柱塞右端的推压板,将料筒内的填缝剂向外挤压,填缝剂通过锥形管后涂抹于相应的缝隙处,实现填缝操作。料筒内的填缝剂用完后,取出然后重新装入填缝剂即可。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会产生太多的废弃的填缝剂罐,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填缝剂罐易造成环境污染及不易回收的问题。而且,由于大桶装的填缝剂,在相同容量下,比填缝剂罐便宜许多,故可大大节省填缝操作的用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且相比现有的填缝剂罐而言,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料筒8、柱塞和锥形管7。
壳体1为中空的桶体结构,其一般横向放置。在壳体1的左端面的中心开有圆孔,在壳体1的侧壁上开有开口向上的长条形缺口2,该长条形缺口2的长度约占壳体1侧壁长度的一半以上,该长条形缺口2的高度为壳体1外径的一半,即沿壳体的轴心线所在水平面至壳体上方均为所开的长条形缺口。
料筒8也为中空的桶体结构,料筒8的外径略小于壳体1的内径,料筒8的长度小于壳体1上长条形缺口2的长度,因此,可由长条形缺口2处将料筒8放置于壳体1内。料筒8是用于盛装填缝剂的。将料筒8横向放置,其右端为敞口的进料端,即通过右端敞口的进料端可将填缝剂装入料筒8内。在料筒8左端的中心处设有外凸的出料管6,当将料筒8放置于壳体1内后,应使料筒8左端的出料管6穿过壳体1左端面的圆孔并伸到壳体1外部。为使料筒8左端的出料管6与壳体1左端面的圆孔匹配且能够可靠固接,本实用新型特在壳体1左端面的圆孔内壁上设第一内螺纹,在料筒8左端的出料管6外壁上设与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佐楼,未经顾佐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1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