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0246.7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刘合;张应安;许建国;韩增平;王鸿伟;王恺;张海波;李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2 | 分类号: | B01F15/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各种石化设备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其中,对于二氧化碳干法压裂加料工作,需要使用一套混料设备。
近年来,对于应用混料设备进行排料作业的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应用混料设备进行排料作业的工作效率成为设计目标。
现有技术中,目前实施二氧化碳压裂工作的单次排料量都不是很大,最大的加砂量通常在60立方米以下,究其原因,其受限的主要原因是混料设备的结构,由于对混料设备中的密闭容器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较长,准备时间主要包括加固体散料、加液冷却和排气三项工作时间。当混料设备中的密闭容器内准备好的液体二氧化碳和固体散料所组成的混合物料被排料完毕以后,需要对此密闭容器重复上述加固体散料、加液冷却和排气三项工作时间。在此时间段内,混料设备无法继续执行排料作业。这种混料设备的各次排料作业之间存在的较长的等待时间必然使得排料作业的工作效率低、生产规模小。
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混料设备进行排料作业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生产规模小等方面的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料设备,通过本混料设备的应用,将明显提高排料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规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料设备,用于对液体二氧化碳和固体散料进行压裂混合,所述混料设备,包括:
多个密闭容器,用于存储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和所述固体散料,且在所述多个密闭容器中的每个密闭容器上设置有排气阀和进液口,在所述每个密闭容器底部的设置有排料口,在所述每个密闭容器顶部设置有加料机构;
排料管汇,与所述每个密闭容器的所述排料口均连通,所述排料管汇包括安装在所述每个密闭容器的所述排料口位置的阀门;
监测装置,与所述每个密闭容器连接,用于监测所述每个密闭容器内的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和所述固体散料的剩余量;
进液管汇,与所述每个密闭容器的所述进液口连通,用于通过所述进液口向所述每个密闭容器内注入所述液体二氧化碳。
优选地,所述加料机构,具体为:
加料斗;或
加料管汇。
优选地,在所述加料机构具体为加料斗时,所述混料设备,还包括:
伸缩皮带输料设备,与所述加料斗对接,用于通过所述加料斗向所述每个密闭容器内添加所述固体散料。
优选地,在所述加料机构具体为加料管汇时,所述混料设备,还包括:
风送输料设备,与所述加料管汇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加料管汇向所述每个密闭容器内添加所述固体散料。
优选地,所述密闭容器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监测装置,具体为:
重量监测装置;
其中,所述重量监测装置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每个密闭容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监测装置,具体为:
位置监测装置;
其中,所述位置监测装置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每个密闭容器内部。
优选地,所述混料设备,还包括:
基座;
其中,所述排料管汇和所述进液管汇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多个密闭容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优选地,所述混料设备,还包括:
温度监测设备,与所述每个密闭容器连接,用于监测所述每个密闭容器内部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一个关于混料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包括:多个密闭容器、排料管汇、监测装置和进液管汇。在密闭容器上设有排气阀、进液口、设置在密闭容器底部的排料口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加料机构,排料管汇与多个密闭容器的排料口同时连通,且在排料管汇上安装有对应各个排料口的阀门。监测装置用于对密闭容器内的液体二氧化碳和固体散料组成的混合物进行监测,通过监测装置,使操作人员能够知晓密闭容器内的混合物的余量。进液管汇与各个进液口连通,通过进液管汇,液体二氧化碳碳能够进入密闭容器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表水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渗滤取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循环节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