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高压多气室排气式回收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0038.6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4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陆广;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旭辉 |
地址: | 1000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高压 多气室 排气 回收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航天器地面分离试验缓冲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高压多气室排气式回收气囊。
背景技术
大型运载火箭在靶场发射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地面验证试验,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火箭的整体尺寸也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其本身重量,提高火箭有效载荷运载能力,火箭的结构要求越来越薄。因此,在地面进行大型分离试验中,极易可能导致产品的损伤、破坏。
对于过去较大形结构的地面分离回收,国内通常采用铺设海绵类泡沫材料、沙子等方法,得出了一些回收经验参数。但该方法即存在缓冲过载不易调节的困难,又存在回收体发生反弹造成二次冲击的危险,且在试验现场需要配备大量厚度的缓冲材料,费时费力。上世纪90年代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开始采用气囊缓冲系统实现探测器的软着陆。例如,1997年的“火星探路者号”和2004年“勇气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均采用了气囊缓冲系统实现软着陆。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地面分离试验回收产品的尺寸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重,结构刚度越来越低,而分离速度则越来越大,因此,设计采用全新的高强度气囊缓冲回收方案成为一个全新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产生峰值约4.5g、脉宽约500ms且易于调节的大型高压多气室排气式缓冲回收装置,使其能够满足对直径2m以上、高度20m 以上、重量约10吨以上、速度约10m/s的大型薄壳航天器结构的安全回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型高压多气室排气式回收气囊,其外形为对称结构,囊体外壳内包含八个气室;囊体两端为半圆形,分别由两个气室组成;囊体中间为圆柱形,由四个气室组成;每个气室均开有一个排气口;囊体相连接的气室之间通有通气孔;囊体侧面底部开有一个充气孔,囊体中间部位侧面底部开有一个用于放置测压传感器的测压孔。
所述排气口包括底座、压板和排气膜片;其中,底座和压板为圆环型,底座亦为圆环型,但其截面呈侧“凹”型,囊体外壳通过缝合线缝合在底座外壁,底座、压板之间压有排气膜片,底座、排气膜片、压板通过一圈螺钉紧固。
所述压板为铝制,底座为普通A3钢制。
所述囊体外壳为密封化工凯夫拉材料。
所述排气膜片的失效强度为0.12大气压。
所述排气孔通过24个螺钉及爆破膜片、厚度为1mm圆形盖板进行封闭。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大长细比缓冲结构的缓冲问题;通过调节排气口面积和破膜压力可以方便调节缓冲过载时间历程;解决了国家重点航天型号产品的缓冲回收难题,为型号研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试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排气口结构图。
图中,1-排气口,2-隔墙,3-通气孔,4-囊体外壳,5-充气孔,6-排气膜片,7-测压孔,8-底座,9-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一种大型高压多气室排气式回收气囊,如图1、2所示,其外形为对称结构,囊体外壳4内包含八个气室;囊体两端为半圆形,分别由两个气室组成;囊体中间为圆柱形,由四个气室组成;每个气室均开有一个排气口1其作用为控制气囊的排气过程,限制缓冲过载,并保持缓冲过程稳定性;囊体相连接的气室之间通有通气孔3;囊体侧面底部开有一个充气孔5,囊体中间部位侧面底部开有一个用于放置测压传感器的测压孔7。
排气口1如图3所示,包括底座8、压板9和排气膜片6;其中,底座8和压板9为圆环型,底座8亦为圆环型,但其截面呈侧“凹”型,囊体外壳4通过缝合线缝合在底座8外壁,底座8、压板9之间压有排气膜片6,底座8、排气膜片6、压板9通过一圈螺钉紧固。
压板9为铝制,底座8为普通A3钢制。囊体外壳4材料选择9000N/5cm密封不漏气化工凯夫拉材料,并选择高强度缝合线在连接处缝制,达到整体9000N/5cm的强度设计要求,按照图1进行缝合设计。排气孔外径及螺钉布置选择为按图3进行。通过预试验确定爆破膜片的动态失效强度,试验中选定膜片失效强度为0.12大气压。排气孔1通过24个螺钉及爆破膜片、厚度为1mm圆形盖板进行封闭。
使用时,在囊体下方铺设厚度为300mm的软沙作为二级缓冲。将压力传感器通过测压孔7放置口放入气囊内部。将封闭好的折叠气囊按正确方位水平放置在软沙上。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0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滑片检测设备
- 下一篇:移动式多功能封控阻截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