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橡胶套压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6323.2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伟;王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套安装装置,特别是橡胶套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
随着汽车配件加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国际汽车配件加工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
①汽车配件加工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趋势方兴未艾
②汽车配件加工采购全球化
③汽车配件加工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现如今汽车的品牌越来越多,汽车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汽车可以分为乘用车与商用车两种,其中乘用车指的是车辆座位少于九坐(含驾驶员位),以载客为主要目的的车辆。具体来说,乘用车又分为基本乘用车即轿车,MPV车型,SUV车型以及其他车型比如皮卡等。
商用车指车辆座位大于九座或者以载货为主要目的的车辆。具体又分为:客车、载货车、半挂车、客车非完整车、载货非完整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汽车配件制造商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汽车配件加工中,有些配件需要把橡胶套套入到汽车配件的安装孔内,但是现有通过人工安装,安装难度较大,效率极低,而且安装的精度不能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橡胶套安装精度高、操作方便和安装效率高的橡胶套压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橡胶套压入装置,它包括机架、主气缸和副气缸,所述的主气缸和副气缸分别安装在机架的两端面上,主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推力杆,所述的副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矫正杆,所述的机架上还安装有一垫板,垫板上设置有一导向筒和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靠近副气缸一侧,所述的导向筒和定位块位于推力杆和矫正杆之间。
所述的主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开设有外螺纹,推力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主气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的矫正杆和推力杆上均套装有一限位杆,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
所述的机架内设置有一便于限位杆触点的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套压入装置,通过定位板定位,使导向筒加工件的安装孔都处于同一轴线上,保证了安装精度,而且设置矫正杆,进一步的保证了橡胶套的安装精度,整个压入过程,全通过气缸工作,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因此该橡胶套压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面、工作效率高和安装精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主气缸,3-副气缸,4-推力杆,5-矫正杆,6-导向筒,7-定位块,8-限位杆,9-紧固螺钉,1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橡胶套压入装置,它包括机架1、主气缸2和副气缸3,所述的主气缸2和副气缸3分别安装在机架1的两端面上,主气缸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推力杆4,所述的副气缸3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矫正杆5,所述的机架1上还安装有一垫板10,垫板10上设置有一导向筒6和定位块7,所述的定位块7靠近副气缸3一侧,所述的导向筒6和定位块7位于推力杆4和矫正杆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气缸2的活塞杆前端开设有外螺纹,推力杆4通过螺纹连接在主气缸2的活塞杆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矫正杆5和推力杆4上均套装有一限位杆8,并通过紧固螺钉9固定,从而可以很好控制推力杆4和校正杆5的行程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架1内设置有一便于限位杆8触点的行程开关,当限位杆8触碰到形成开关时,副气缸3停止工作,并将伸缩杆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橡胶套套入导向筒6内,并将工件放置在垫板10上,通过定位板7定位,然后主气缸2工作,将橡胶套推入到工件的安装孔内,然后副气缸3工作,将顶出工件部分的橡胶套再推回去,此时,推行的距离由限位杆8与形成开关之间的距离所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63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