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覆盖式自行车专用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9982.1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9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62J19/00 | 分类号: | B62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盖 自行车 专用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保护套,特别涉及一种全覆盖式自行车专用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自行车保护套,主要是在室内应用的,使用范围不广。一般的自行车露天放置,若是遇到下雨天,没有保护套遮盖,自行车被淋湿后极易生锈,一般的自行车保护套,不能全部覆盖自行车,也会被雨水淋湿,生锈后不仅影响自行车的外观,还会影响其性能。长时间的露天放置,自行车的表面也会被灰尘覆盖,需要定期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覆盖式的自行车保护套,具有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覆盖式自行车专用保护套,包括重物坠、后轮拉链、套体、后轮拉链头、座位套、后轮轮毂套、前轮轮毂套、横梁公纽扣、前轮拉链头、前轮拉链、把手套、横梁母纽扣、飞轮轮毂套,所述后轮拉链与套体相连,位于座位套的后端,所述前轮拉链与套体相连,位于套体的前端,所述把手套在前轮拉链的后方,所述后轮轮毂套、前轮轮毂套、飞轮轮毂套都在套体的下端边缘处,所述,横梁公纽扣与横梁母纽扣位于座位套和把手套之间。
上述套体的整体结构是采用聚四氟乙烯制造而成,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防水透性和耐腐蚀性,应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套体,在防水防尘的同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上述的后轮拉链与后轮拉链头,前轮拉链与前轮拉链头配套使用,通过拉紧拉链,把前轮和后轮都处在保护套之下,另外拉链上紧时,使套体内的自行车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下。
上述在套体的下端,每侧连接有三个重物坠,重物坠的作用是使保护套处于下垂绷紧状态,避免了因刮风而使得套体来回晃动,甚至脱离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采用一种全覆盖式的保护套结构,使得要保护的自行车能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起到了很好的防水防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全覆盖式自行车专用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全覆盖式自行车专用保护套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重物坠、2.后轮拉链、3.套体、4.后轮拉链头、5.座位套、6.后轮轮毂套、7.前轮轮毂套、8.横梁公纽扣、9.前轮拉链头、10.前轮拉链、11.把手套、12.横梁母纽扣、13.飞轮轮毂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包括重物坠(1)、后轮拉链(2)、套体(3)、后轮拉链头(4)、座位套(5)、后轮轮毂套(6)、前轮轮毂套(7)、横梁公纽扣(8)、前轮拉链头(9)、前轮拉链(10)、把手套(11)、横梁母纽扣(12)、飞轮轮毂套(13),所述后轮拉链(2)与套体(3)相连,位于座位套(5)的后端,所述前轮拉链(10)与套体(3)相连,位于套体(3)的前端,所述把手套(11)在前轮拉链(10)的后方,所述后轮轮毂套(6)、前轮轮毂套(7)、飞轮轮毂套(13) 都在套体(3)的下端边缘处,所述,横梁公纽扣(8)与横梁母纽扣(12)位于座位套(5)和把手套(11)之间。
当使用所述保护套时,将把手套(11)套在自行车的把手上,座位套(5)套在自行车的座位上,然后摆正套体,使后轮轮毂套(6)、前轮轮毂套(7)、飞轮轮毂套(13)分别与后轮轮毂、前轮轮毂、飞轮轮毂套相对应的位置,然后拉上后轮拉链头(4)和前轮拉头(9),扣上横梁公纽扣(8)与横梁母纽扣(12),这样自行车就处在保护套的保护范围之中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9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坐式扭扭车
- 下一篇:一种胯部轴向自由度结构的仿人竞速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