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肝癌微波消融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9672.9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4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维京九洲医疗器械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肝癌 微波 消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肝癌微波消融针,属于微波消融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与肿瘤学的进步,近十年来,国内微波肿瘤消融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紧张。微波肿瘤消融是利用微波能作用组织即可产生热效应,在数分钟到十数分钟的时间内,其热场中心温度可达100℃以上,肿瘤组织在瞬间高温下被凝固、灭活,达到肿瘤消融治疗的目的。微波肿瘤消融术是将微波消融针介入人体组织的病灶,由其前端持续发射微波能,以实施手术,因其效率高,创口小,并且对组织的作用深度及范围大小均可控,适用于全身实体肿瘤的消融手术。
现有的消融天线均为单发射窗结构,可用于肝癌等肿瘤的治疗。但由于受到消融直径的限制,其无法适应大肝癌的消融治疗,并且传统消融天线的消融范围呈较明显的椭球形,不利于治疗医师的手术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大肝癌微波消融针。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肝癌微波消融针,包括有:氧化锆刺头、极芯、同轴电缆、引水管、针杆,所述氧化锆刺头设置有轴向的中心盲孔,所述极芯插入氧化锆刺头的中心盲孔内,极芯后端与半刚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冷压固接,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上套有金属材质的扼流环,扼流环的前端套装在氧化锆刺头的后部抬肩外圆上,针杆前端则套装在扼流环的后部抬肩外圆上,引水管的前端与扼流环的后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大肝癌微波消融针还具有如下特征:
1、极芯后端与半刚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冷压铆接。
2、极芯通过环氧树脂胶粘结固定于氧化锆刺头中心盲孔的孔底。
3、扼流环与氧化锆刺头之间,以及针杆与扼流环之间均通过AB胶粘结,扼流环与同轴电缆外导体之间密封焊接。
4、引水管前端与扼流环的后端焊接固定。
5、所述同轴电缆的尾端安装有同轴射频连接器;所述针杆尾端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内具有由隔水圈分离开的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均安装有快速连接水嘴;所述同轴射频连接器也容纳在所述手柄内。
6、所述进水管与同轴电缆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水道,所述进水管与针杆之间的间隙形成出水道,所述进水道和出水道的后部分别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消融天线结构巧妙,易于加工。其特制有扼流环,与加粗的同轴电缆外导体短路,可确保天线的消融范围更大、更圆。本实用新型有效加热区域(消融范围)能够达到4.5*5.5cm以上,适于大肝癌的介入消融治疗;并且烧出的形状更接近圆形,有利于主刀医生对手术的控制。此外,扼流环也可以起到了防止冷却水进入针头内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肝癌微波消融针前端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肝癌微波消融针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氧化锆刺头,2-极芯,3-同轴电缆,4-扼流环,5-引水管,6-针杆,7-环氧树脂胶,8-外导体,9-介质层,10-出水腔,11-进水腔,12-水嘴,13-隔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微波消融天线,包括有:氧化锆刺头1、极芯2、同轴电缆3、引水管5、针杆6,氧化锆刺头1设置有轴向的中心盲孔,极芯2插入氧化锆刺头的中心盲孔内,并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极芯2后端与半刚同轴电缆3的内导体冷压铆接,同轴电缆3上套有金属材质的扼流环4,扼流环4的前端套装在氧化锆刺头1的后部抬肩外圆上,针杆6前端则套装在扼流环4的后部抬肩外圆上,引水管5的前端与扼流环3的后端固定。扼流环4与氧化锆刺头1之间,以及针杆6与扼流环4之间均通过AB胶粘结,扼流环4与同轴电缆8外导体之间密封焊接。引水管5前端与扼流环4的后端焊接固定。如图1所示,9为介质层(同轴电缆外导体与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
同轴电缆3的尾端安装有同轴射频连接器;针杆6尾端安装有手柄;手柄内具有由隔水圈13分离开的进水腔11和出水腔10;进水腔11和出水腔10均安装有快速连接水嘴12;同轴射频连接器也容纳在手柄内;进水管5与同轴电缆3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水道,进水管5与针杆6之间的间隙形成出水道,进水道和出水道的后部分别与所述进水腔11和出水腔10连通。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维京九洲医疗器械研发中心,未经南京维京九洲医疗器械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9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