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楼智能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6874.1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7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韩张炜;邱欣;李立;於一影;吴悦;李嘉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6 | 分类号: | E04H6/16;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仿生学 立体 停车 智能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楼智能控制系统,属于固定建筑物部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加快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也加快,市容管理、交通整治和环境保护已经提到工作日程。然而由于经济的繁荣和车辆的增加,国内大中城市停车问题日渐突出。商场、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场往往不够用,因此各大街道、商场门口等车辆云集,给市容管理、交通整治和环境保护带来很大负担,而在停车过程中车主并无法提前知道哪里的车位是有空的,以至于要在停车场徘徊寻找车位,浪费了车主时间也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建设立体停车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机械化立体停车场同传统停车场相比,由机械设备自动存放,减少了车辆在车库内的迂行和尾气排放,十分环保节能。立体停车场在发达国家早已普及,解决了地皮紧张、交通拥堵、保密防盗和环境保护等许多棘手问题。现有的普通停车场内外均需人员管理,需支出较高的管理费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智能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楼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停车楼本体和
智能控制系统本体,所述停车楼采用DNA双螺旋仿生结构,层与层之间独立,每层是环形结构,所述停车楼设有停车接收平台和取车放行平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楼层传感器、行程开关、逻辑电路、微电脑、控制器和直线电机;所述触摸屏、雷达测距系统、行程开关、楼层传感器与控制器分别与微电脑的端口相连接;所述直线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电机包括传送机和载车板,且传送机和载车板通过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按用户所需停放的时长来安排车辆停放的楼层和楼层内环形结构停放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停车楼内部分别设置有上行和下行轨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楼智能控制系统,在使用时,触摸屏用于车主选择停车时长,记录在微电脑中,微电脑对选择进行判断以及发出指令,控制电机和控制器以及传送机和载车板载着车子实行相应指令将车子停入相应的楼层,楼层的楼层传感器将数据返回给微电脑进一步控制电机和控制器,智能控制系统按用户所需停放的时长来安排车辆停放的楼层和楼层内环形结构停放的位置,提高了存取效率,而且采用的DNA双螺旋结构使建筑更加美观与牢固,在一定的土地面积内提供更多的停车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停车楼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停车楼旋转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的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楼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 3所示的一种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楼智能控制系统,一种基于仿生学的立体停车楼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停车楼本体和智能控制系统本体,所述停车楼1采用DNA双螺旋仿生结构,层与层之间独立,每层是环形结构,所述停车楼设有停车接收平台和取车放行平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楼层传感器、行程开关、逻辑电路、微电脑、控制器和直线电机;所述触摸屏、雷达测距系统、行程开关、楼层传感器与控制器分别与微电脑的端口相连接;所述直线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电机包括传送机和载车板,且传送机和载车板通过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按用户所需停放的时长来安排车辆停放的楼层和楼层内环形结构停放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停车楼内部分别设置有上行和下行轨道。
如图1所示在同一楼层,车辆的停放时长相同(假设规定该楼层停放时长为2小时内),停放的顺序则是按照车辆进入该楼层停放的先后顺序为准(进入楼层的顺序相同于在地面用户停车的先后顺序),由图可知,4号车率先进入该楼层,按进入楼层的先后排序为4号车、3号车、2号车、1号车,在该楼层的环形停放轨道沿逆时针方向移动
(顺时针逆时针均可移动),到系统预定的停放位置后停下。
如图2所示若2号车比剩余三辆提前取车,则4号车、3号车和2号车沿逆时针方向移动,直到2号车移动至取车放行平台后,三车停下,2号车沿下行轨道,移动至地面。取车顺序则是按用户在取车界面的取车顺序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6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上空立体停车系统
- 下一篇:随车遮阳遮雨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