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6496.7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8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陆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聚杨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管道 分路 阀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管道阀体,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
背景技术
石油管道是我国大力支持的一种行业,用来运输石油、天然气等物体,可以将他们从一个地点运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目前石油管道等类高压管道上使用的阀门通常具有截止、泄放、取样、测压、分路
以及配置变送器等功能。
申请号为201120335183.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等径四通接头,设置四个等径的管接头分别向四个方向来实现多个方向的分路。
申请号为20122057983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石油管道分路控制装置,同样由四通阀体组成,并且每个连通的管接头上均设有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关实现管道的通与关来方便维修。
上述两篇专利中均为四通阀体,并且等径设置,当遇到不同管径相连时就无法实现对接,不同管径的连接通常会出现在运输到不同的地区,如将石油运输到发达省份时需要石油的需求较大如果单单是小管径运输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运输到一些较偏的地方石油可能需求量少无需选用大管径的输油管,选用较小管径即可满足,节约管道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实现不同管径的连接适用于不同需求石油量的地区,从小流量变为大流量或大流量变为小流量转换过程中对阀体冲击小,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垂直设置,第一流道的孔径大于第二流道的孔径,所述第一流道的首尾两端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二流道首尾两端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两块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分别设于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交界处,所述缓冲块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第一流道的管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阀体内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由于孔径的不同,导致在不同流道内石油的流量不同,通过管道与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的连接实现转换,第一流道为大流量流道,第二流道为小流量流道,当第一流道的液体流向第二流道时首先通过缓冲块的设置将孔径变小降低下流量与流速,再进入第二流道内,同理当第二流道流向第一流道时通过缓冲块的设置做个过渡后再增大孔径进入第一流道内,避免了石油换向时对阀体内部的冲击,提高了阀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设于阀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法兰与阀体的端面之间设有一段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与阀体之间设有倒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法兰相连接的第一流道为大流量流道,直接向法兰设置在阀体上与阀体一体制造增大强度,第二法兰由于连接的是小流量流道在第一流道流向第二流道时为了时石油突然变向稳定下来需要加长下石油流动的通道,连接管道就是为了稳定石油的流动设置。
作为优选地,所述缓冲块位于第二流道的一面上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连接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第二流道中的石油流向第一流道中时形成转换流道,流动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圆弧面设置有防腐蚀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角处通过时石油冲击最多的地方当然也是最容易腐蚀开裂的地方,设置的防腐蚀层避免了圆弧面的腐蚀、开裂与磨损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流道孔径的变化实现石油运输流量的改变,根据不同地区需求石油量调节流向节约阀体造成成本,阀体内部缓冲与稳流结构设计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11、第一流道;12、第二流道;13、圆弧面;2、第二法兰;3、第一法兰;4、连接管道;41、倒角;5、缓冲块;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管道分路阀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聚杨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聚杨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6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