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4815.0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2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黎;胡宝根;吴小钢;吕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32;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束型 光电 复合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连接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光电复合连接器主要采用以下结构:光路对准部分采用常用的插针浮动结构,即其光纤插针通过耦合套筒直接接触精密对中,其光纤插针与外围零件之间有一定间隙,插针尾部设计有弹簧,形成浮动结构,一定程度上消除外围零件误差或电插针接触对光路带来的轴向、径向、角度误差等;电路部分为电连接器常用的电插针与电插孔结构。
现有的光电复合连接器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光纤通光端面小,在野外多灰、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光插针端面极易被灰尘污染导致光性能下降。
2、光纤为直接接触型,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端面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与扩束型光连接器一样,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产品。若在现有扩束型光连接器上直接引入上述电插针与电插孔结构,会因为电插针与电插孔的位置精度,配合误差等影响,导致扩束光路部分出现径向、轴向、角度偏差,从而增加扩束光路损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既能解决现有光电复合连接器光插针端面易被污染,以及光学端面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又能有效避免电接触件对扩束光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包括基体,其中,所述基体的一端面为光滑平面并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光滑平面相垂直,所述基体上设有导向柱孔,以及用于固定电接触件和光准直器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电接触件通过弹性部件设于安装孔内,所述基体外设有外壳,所述基体通过中套和锁紧套与外壳固定相连。
上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孔包括用于固定电接触件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及用于固定光准直器组件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
上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接触件为电插孔或电插针,所述电插孔或电插针通过绝缘套、绝缘座套、压板以及螺钉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所述弹性部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绝缘座套和压板之间。
上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中,所述光准直器组件由透镜、玻璃套管、光纤插针、插针座和插针座套组成。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通过在基体端面设置导向柱、导向柱孔以及安装孔,同时实现连接器光路和电路对准,光路准直器通过连接器基体端面的光滑平面贴合解决现有光电复合连接器光插针端面易被污染,以及光学端面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电插针和电插孔通过弹性部件浮动设于安装孔内,使电插针和电插孔插合时不影响光路的对准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导向柱孔及安装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光路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电接触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导向柱 2 光滑平面 3 电插孔
4 绝缘套 5 密封件 6 绝缘座套
7 第一弹簧 8 基体 9 压板
10 螺钉 11 外壳 12 第二弹簧
13 垫圈 14 锁紧套 15 中套
16 插针座套 17 插针座 18 光纤插针
19 透镜 20 玻璃套管 21 电插针
22 绝缘垫 801 第一安装孔 802 第二安装孔
803第三安装孔 804 第四安装孔 805 导向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导向柱孔及安装孔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4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Receptacle组件产品结构
- 下一篇:防磨损反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