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排气放空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3723.0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9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宋继萍;何鹭凤;林洁;林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嘉达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33 | 分类号: | F16L55/033;F16L55/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排气 放空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噪声控制技术,尤其是安装在高压排气放空口的复合排气放空消声器。
背景技术
高压排气放空噪声主要由带压气体高速冲击排气管及突然降压引起周围气体扰动所产生的噪声,以气体动力噪声为主。排气喷流噪声的特点是声级高、频带宽、传播远。特别是排气喷流噪声的低频部分,低频噪声与高频噪声不同,高频噪声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而低频噪声却递减得很慢,声波又较长,能轻易穿越障碍物,长距离奔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高压排气放空的噪声级可高达110~150dB(A),发电厂高压排气放空噪声可能影响方圆10公里居民的安宁。
排气喷流噪声是由高速气流冲击和剪切周围静止的空气,引起剧烈的气体扰动而产生的。在喷口附近(在喷口直径D的4-5倍范围内),气流继续保持喷口处的流速成前进。这个区域叫直流区。在这个区域内,存在着一个射流核心,在核心周围,射流与卷吸进来的气体激烈混合,辐射的噪声是高频性的。在喷口稍远的地方(约5D-15D)为混合区,在这个区域里,气流与周围大气之间进行激烈地混合,引起急剧的气体扰动,射流宽度逐渐扩展,产生的噪声最强。在离喷口更远的地方(15D以外),称为涡流区,在这个区域里,气流宽度很大,速度逐渐降低以至消失,形成涡流的强度反复地减小,产生的噪声是低频性的。
高压放空噪声的控制方法是在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按消声原理设计结构分,复合排气放空消声器可分为扩容降速型消声器、节流降压型消声器、小孔喷注型消声器、多孔材料扩散消声器四大类。目前使用的消声器消声效果≤30dB(A)。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高压排气放空口辐射噪声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排气放空消声器,该复合排气放空消声器由防雨吸声伞帽、扩张渐变管、一级节流降压管、二级节流降压管、节流降压管顶板、消声器筒体、阻性吸声层、安装承力结构组成。通过各级降压消声装置,有效地降低排气放空口辐射噪声强度安装后,不仅具有≥40dB(A)的消声效果,同时,体积小、强度高、安装方便,可以防止风沙尘、雨雪水侵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排气放空消声器,由防雨吸声伞帽、扩张渐变管、一级节流降压管、二级节流降压管、节流降压管顶板、消声器筒体、阻性吸声层、安装承力结构组成。所述的扩张渐变管底部端口通过法兰与放空管顶部连接,上部端口与一级节流降压管连接;一级节流降压管管壁设置一级喷注小孔;所述的二级节流降压管与一级节流降压管均为同心圆管,二级节流降压管管壁设置二级喷注小孔;所述的消声器筒体上部设置圆形出风口,防雨吸声伞帽在出风口上部。
所述的扩张渐变管的上部端口面积≥底部端口面积的2倍,扩张渐变管的管壁斜率为6~10o。扩张渐变管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放空管的声压梯度,使放空管顶部的流速匀速减低至扩散管的上部端口的1/2以下,在流量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逐渐扩大容腔和增大排口截面可以降低喷流速度,从而降低噪声。但是,如果扩张渐变管的管壁斜率过大,会在扩张渐变管内产生湍流导致增大流阻。
由于排气噪声的强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加大,节流降压管就是利用节流降压原理,利用喷注小孔的透气性,使排气流被滤成许多个小的气流,气流的压力被大大降低,流速成也被扩散减少。从而辐射的噪声强度也就大大减弱。喷流噪声的峰值频率与小孔直径成反比,由于高频噪声的衰减远比低频噪声容易,因此,如果降低喷注小孔的孔径,使小孔辐射的噪声能量从低频移动高频,于是低频噪声被降低,高频噪声增高。如果孔径小到一定值(如低于毫米级),喷流噪声的能量将移到人耳不敏感的超高频范围。但是,孔径愈小,加工愈难,同时容易被气流的杂质所堵塞,在工程应用中孔径取1~4mm。
一级节流降压管管壁的节流孔的开孔面积为扩张渐变管的上部端口面积的1.5~2倍,二级节流降压管节流孔的开孔面积为一级节流降压管节流孔开孔面积的1.5~2倍。经过扩张渐变管、一级节流降压管、二级节流降压管后气流压力及流速为放空管顶部压力的4.5~8分之一。同时辐射的噪声强度也就大大减弱,噪声频谱构成往高频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嘉达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嘉达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3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灶的出风管口堵塞装置
- 下一篇:热熔管件及铝合金衬塑管熔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