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限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6711.0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4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付威威;郁朋;陈奭;郑健;范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G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提供一种限位机构,更加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座椅或床体的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经济快速发展,使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使医疗器械的需求持续增长。医疗座椅或医疗床作为医疗器械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亦为广阔,医疗座椅或医疗床体的固定、调整及限位都需要使用限位装置来完成,位置调整是否准确、便捷将直接影响到诊治效果的好坏与诊治效率的高低。
现有的限位机构要么功能单一,可靠性和稳定性差,要么结构复杂,维修难度大,成本高昂。现有的限位机构通常采用一个限位销钉,在某一限位位置限位板上只开有一个销钉孔,其缺点就是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装备在某一限位效果并不理想,即存在晃动或者限位销钉不能准确进入限位孔的情形,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准确、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的限位机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机构,用于转动连接的第一转体和第二转体之间的限位,包括弹性定位销、限位板、铰链轴以及绳索;
所述弹性定位销包括轴套、销轴和弹性件,所述销轴的一端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轴套,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在所述销轴和轴套之间,所述销轴通过所述轴套安装在所述第一转体上;
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转体上,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销轴的转动方位的下方,用于使所述销轴与所述限位孔形成可插拔连接;
所述铰链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体上;
所述绳索的一端绕接于所述铰链轴,另一端与所述销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绳索与所述铰链轴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所述销轴连接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弹性定位销、绳索以及限位孔均对应设为多个。
优选的,每个所述弹性定位销相对于所述第二转体具有不同大小的转动半径。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定位销的不同转动方位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转体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体。
优选的,所述销轴与所述轴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销轴,并位于所述销轴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销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轴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铰链轴通过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转体上,所述铰链轴与所述固定板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铰链轴上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铰链轴由电机带动旋转。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为长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机构,用于转动连接的第一转体和第二转体之间的限位,包括弹性定位销、限位板、铰链轴以及绳索;弹性定位销包括轴套、销轴和弹性件,销轴的一端可伸缩地穿设于轴套,弹性件弹性连接在销轴和轴套之间,销轴通过轴套安装在第一转体上;限位板安装在第二转体上,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位于弹性定位销的某一转动方位的下方,用于使销轴在该转动方位下与限位孔形成可插拔连接,由此实现第一转体与第二转体之间的限位;铰链轴安装在第一转体上;绳索的一端绕接于铰链轴,另一端与销轴的另一端连接,绳索与铰链轴连接的一端高于与销轴连接的一端,销轴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插入到限位孔中,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稳定性好,且本机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限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定位销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弹性定位销;11、轴套;12、销轴;13、顶帽;14、弹性件;15、安装螺母;2、限位板;21、限位孔;3、铰链轴;4、把手;5、固定板;6、轴承;7、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6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及具有该眼镜的报警系统
- 下一篇:森林防火红外语音提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