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1968.0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6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吴助桃;冷文;古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助桃 |
主分类号: | B65H75/34 | 分类号: | B65H75/34;G02B6/50;H02G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603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缆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倒缆装置。
背景技术
光电缆施工中主要依托人力进行拉缆与倒缆。由于人力的限制,光电缆一次穿管道的长度小于200米,而光电缆的长度一般超过2000米。
因此,在穿过一次管道后就要进行倒缆,将多余光电缆按一定次序进行盘缆后才可更加容易地再次穿过人井管道,然后再次倒缆、盘缆,循环往复,直到光电缆管道施工完毕。
盘缆一般由2—3人徒手操作,采用∞形盘缆方式或椭圆形盘缆方式。
∞形盘缆方式,一般是将光电缆盘成一圈一圈的∞形叠加起来,光电缆的线头被叠压到了最下层,所有多余光电缆盘完后,由多人配合,将盘好的光电缆线圈整个上下颠倒过来,光电缆的线头将处于最上层,当线头再次穿过人井管道后,进行另一次的盘缆,直到施工完毕。
椭圆形盘缆方式,一般是将光电缆盘成一圈一圈的椭圆形叠加起来,光电缆的线头被叠压到了最下层,所有多余光电缆盘完后,由多人配合,将盘好的光电缆线圈整个上下颠倒过来,光电缆的线头将处于最上层,当线头再次穿过人井管道后,进行另一次的盘缆,直到施工完毕。
然而,无论是∞形盘缆方式还是椭圆形盘缆方式,整个倒缆过程都需要多人徒手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要求施工场地空间较大,作业容受场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倒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力倒缆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倒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倒缆筒,旋转装配在所述机架上;
牵引组件,装配在所述机架上,用于使得所述倒缆筒旋转以进行卷缆;
导缆组件,装配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在卷缆时引导光电缆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光电缆逐圈紧密地缠绕在所述倒缆筒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倒缆装置还包括吊架,所述吊架与所述机架可分离地滑动配合,所述吊架用于升降所述倒缆筒以使所述倒缆筒与所述机架装配或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倒缆筒包括:
上底盘,设有上中心孔,所述上中心孔周围设有多个上弧形槽;
下底盘,设有下中心孔,所述下中心孔周围设有多个下弧形槽;
多块张紧筒片,所述多块张紧筒片的两端对应插置于所述多个上弧形槽和所述多个下弧形槽内,所述多块张紧筒片的两端设有与所述上弧形槽和所述下弧形槽配合的凹槽及用于所述光电缆线头卡接的穿缆孔;
张紧组件,与所述多块张紧筒片连接,用于使得所述多块张紧筒片围合的直径变大或变小,从而使得所述凹槽与所述上底盘和所述下底盘卡紧或松脱。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张紧组件包括:
张紧螺杆;
张紧螺母,螺接于所述张紧螺杆上;
张紧连杆,将所述多块张紧筒片与所述张紧螺母连接;
其中,通过旋转所述张紧螺杆使得所述张紧螺母相对所述张紧螺杆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张紧连杆撑开的直径变大或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
旋转把手,与所述张紧螺杆连接,用于对所述张紧螺杆进行旋转操作;
吊接部,连接于所述张紧螺杆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牵引组件包括:
牵引电机;
旋转平台;
传动带,将所述牵引电机与所述旋转平台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倒缆筒通过所述旋转平台旋转装配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牵引电机的牵引力由所述旋转平台传递给所述倒缆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缆组件包括:
支架;
导缆螺杆,设于所述支架内;
导缆滑块,螺接于所述导缆螺杆上,并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
步进电机,设于所述导缆螺杆的一端,用于使得所述导缆螺杆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导缆滑块相对所述导缆螺杆上下移动进而引导所述光电缆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缆组件还包括穿线器,所述穿线器与所述导缆滑块连接,所述穿线器包括多个滚动套管,所述多个滚动套管围合构成滚动过孔,所述光电缆从所述滚动过孔中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倒缆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牵引电机和所述步进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牵引电机和所述步进电机的开关及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助桃;,未经吴助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1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提升机全自动变频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网络电缆放线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