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工作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34101.1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冬;吕静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君议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瑶瑶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工作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工作介质,包括蒸汽产生罐、热管组件以及烟气通道,在烟气通道与蒸汽产生罐之间贯穿密封安装有热管组件的两端,在烟气通道内的为热管蒸发段,在蒸汽产生罐内为热管冷凝段,换热管内填充工作介质。本发明提供的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热管余热回收装置采用高效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吸收较高温度的烟气余热用来产生高压蒸汽,高温热水及加热空气用于生产及生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工作介质。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等行业,约占换热器总量的70%;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及材料的消耗急剧增加,节能降耗成为各行业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而能源及材料成本的增加使得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的高效节能换热器得到重视。
在锅炉中的废气中携带有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均随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这这些富含在废气中的资源,人们在想办法将这些浪费的资源重新利用起来,而对烟气余热的回收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换热器,将烟气中的热量高效率的转化成。
热管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
据检索,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专利文献CN104315898A公开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外壳、过滤网和换热管;所述外壳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有进气腔、换热腔和集气腔,进气腔的左侧连通有烟气管,在烟气管与进气腔之间安装有过滤网,在进气腔与换热腔之间竖直设置有左挡板,左挡板上开设有圆形通孔,在通孔内均连通有水平的换热管,在换热管的管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翅片;所述换热管的右端固定在右挡板上。本发明将烟气通入到换热管中,换热管和翅片共同对换热腔传递热量;烟气在进气腔和集气腔内与换热腔内的液体进行换热;过滤网能够滤去烟气中的杂质,加速烟气流通;本发明不易结垢、换热效。
专利文献CN 104087694A公开一种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所述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塔体、喇叭管、出气管、喷淋构件、脱水构件和注水管,其中,塔体由塔壁围成且具有密闭的内腔;喇叭管设置在塔体内腔中,喇叭管的小端从塔体顶部伸出,喇叭管的大端与塔体底部之间留有预定空间,喷淋构件设置在喇叭管的上方以向从喇叭管的小端进入的高炉烟气喷淋冷却水;脱水构件设置在喇叭管的外表面与塔壁的内表面之间,以对从喇叭管底部排出的高炉烟气进行脱水处理;出气管设置在塔体上并与塔体内腔的位于脱水构件上方的部分连通,以排出经脱水后的高炉烟气;注水管设置在塔体上并与塔体内腔的位于脱水构件下方的部分连通,且注水管的位置位于喇叭管的大端之上。
上述专利文献采取的方式换热效果差,不能从根本解决快速换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换热效率高的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工作介质。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蒸汽产生罐、热管组件以及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为方向框体,一侧进气口,另一侧为出气口,在烟气通道下部间隔制有多个除灰口,在烟气通道上部安装蒸汽产生罐,蒸汽产生罐的两侧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烟气通道上部,在烟气通道与蒸汽产生罐之间贯穿密封安装有热管组件的两端,在烟气通道内的为热管蒸发段,在蒸汽产生罐内为热管冷凝段,换热管内填充工作介质,在蒸汽产生罐两侧的下部制有排污口,在蒸汽产生罐两侧端部制有进水口和人孔,在蒸汽产生罐的上部制有蒸汽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君议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君议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4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