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核扩散污染的核电站主房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0366.8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张圣忠;刘华;何吉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4F13/0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核扩散 污染 核电站 主房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核扩散污染的核电站主房体,包括墙体和房顶,所述墙体和房顶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中混凝土包含按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水泥:100~200份;沙子:100~200份;石子:100~300份:纳米纤维:100~200份,在所述墙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形成有涂层,其中涂层包含按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纳米纤维:100~200份;水泥:50~100份,其中纳米纤维的直径为30~100nm,纳米纤维的长度为28~45mm;所述墙体的厚度为200~500cm,所述涂层的厚度为3~10mm。本发明核电站主房体,具有建造成本低、方便快捷、安全系数高等的特点,特别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防止核电站核污染扩散,给工作人提供一个防止核污染和处理核污染的缓冲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具体是能防止核电站扩散核污染的主房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科技的日益进步,我国对各种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这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新能源的开发推动并制约着工业文明的进步,核电是新能源的一种,核电基建投资较高,然而燃料费用小,且总发电成本比火力发电成本低大约30%~50%,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更要低得多。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已经从严格限制核电发展进入到大力提倡鼓励核电发展的阶段,到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在建和已纳入建设规划的核电站已达到10座以上。预计到2020,我国计划新增核电站31座,拓宽核发电能力3100万千瓦,在2020年力争核发电总量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站增长数和增长百分比将跃居世界第一。然而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会有裂变物质等放射性物质外泄,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治措施,放射性物质将会迅速的释放到环境中,随空气飘动对周边地区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随着食物链和饮水链的传播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严重的会导致儿童患白血病、成人患癌症的比例剧增,更为严重的是,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失、心理恐惧更是无法统计。目前一般是在核污染泄露后进行治理,如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物理-化学联合用法、微生物清除法,但这些防治核污染的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如去除效果差、会造成二次污染、费用高需要严格操作、速度慢等。因此当核电站产生事故发生核泄漏时,在第一时间能快速的防止核污染从核电站排出,也就对核电站建筑物(厂房)有很高的要求,但目前还没有哪种建筑物在建成之后存在较好的防扩散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的核电站建筑不能在短时间内防止核污染迅速扩散,且后期防治核污染存在去除效果差、造成二次污染、费用高、速度慢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一定时间内简单、安全、高效的防止核电站产生核污染扩散的核电站主房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核扩散污染的核电站主房体,包括墙体和房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和房顶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中混凝土包含按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水泥:100~200份;沙子:100~200份;石子:100~300份:纳米纤维:100~200份,在所述墙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形成有涂层,其中涂层包含按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纳米纤维:100~200份;水泥:50~100份,其中纳米纤维的直径为30~100nm,纳米纤维的长度为28~45mm,所述墙体的厚度为200~500cm,所述涂层的厚度为3~10mm。
所述墙体和房顶具有金属骨架,该金属骨架位于所述混凝土内。
在所述的墙体和房顶内设置有钢筋,该钢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
在所述墙体的出口处加一通道走廊,该通道走廊的结构也采用所述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所述墙体内还设置有一内墙,该内墙由砖砌成,在内墙内表面设置所述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0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