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泪糖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8889.9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4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贺坚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屈蘅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泪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新陈代谢疾病,主要是因为胰腺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分泌出来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将吸收的葡萄糖带入细胞内有效地转化为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也不能将这些葡萄糖有效地储存起来,导致过多葡萄糖在血液中积聚,使血糖升高,因糖尿病不能治愈而且持续高血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需要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因此日常血糖浓度的监测显得更为重要。到2010年,全世界将2.8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在20-79岁人群组中将达到6.6%。而其中的70%主要来自低、中收入国家。2010年糖尿病患者个人的糖尿病相关费用平均将达到703美元,根据IMS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额在超过300亿美元。据卫生部调查,我国目前至少3400万糖尿病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6%。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0.7%。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3亿名糖尿病患者,而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目前用于糖尿病人日常血糖水平监测的手段主要是采用空腹针刺手指末梢采集微量全血测血中葡萄糖。但这种针刺方法会引起患者的痛苦,并有交叉污染的风险。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无创检测血糖的方法,相比较唾液和尿液中的葡萄糖检测,泪液是目前除血液之外受外界影响最小的人体标本来源,医学研究发现眼泪含有蛋白质、小分子和矿物质等20多种物质。眼泪中含有葡萄糖的报告最早在1932年面世,而眼泪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维持一个固定的比率。2005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眼科研究所的查特吉博士对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他发现,眼泪中的糖分含量可以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血糖水平。不仅如此,当人体的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眼泪中的糖分含量也会相应地改变。据报道,印度Kolkata地区眼科学研究所的P.RChatterjee教授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随机研究,对在门诊就医的200名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与和泪液中葡萄糖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观察性分析,并定量测定了血葡萄糖水平,Chatterjee教授强调指出91.2%患有不同程度高血糖症的病人其泪滴中的葡萄糖呈阳性颜色反应,与血糖水平非常一致。在接受葡萄糖耐受试验的患者中,血液和泪滴中的葡萄糖水平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
现有采集泪糖主要有棉棒刺激法和毛细管收集法等,这二种采集方法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操作帮助病人采集,因为有较大的危险性,病人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而且这两种采集法也较难完成定量采集,也需要高精度的液相色谱仪来检测,这样就不能用于糖尿病人的日常无创自助式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泪糖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采集而不能自主采集、以及无法定量采集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泪糖检测装置,包括:泪糖取样条和反应装置,所述泪糖取样条用于采集泪液,然后与所述反应装置中的葡萄糖检测试剂进行洗脱反应,所述泪糖取样条呈条状,包括头部和把持部,所述头部和所述把持部之间有一折痕线,所述头部可沿所述折痕线折叠。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折痕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三角形豁口。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头部包括泪液采集区和遮挡区,所述泪液采集区用于采集泪液,所述遮挡区用于限定所述泪液采集区所采集的泪液的量。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泪液采集区包含有吸水层,所述遮挡区由第一疏水层、吸水层和第二疏水层叠合而成,所述吸水层位于所述第一疏水层和所述第二疏水层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把持部由第一疏水层、吸水层和第二疏水层叠合而成,所述吸水层位于所述第一疏水层和所述第二疏水层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泪液采集区由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疏水层叠合而成,所述疏水层位于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之间,所述遮挡区包含有疏水层。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把持部包含有疏水层。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头部的长度为4-6毫米。
优选的,在上述的泪糖检测装置中,所述把持部包括第一把持部和第二把持部,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二把持部通过一肩胛部连接,所述第一把持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把持部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8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脲基官能化的水性聚合物分散体
- 下一篇:一种制备替卡格雷中间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