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流脱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510369725.2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桂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桂钧 |
主分类号: | C10G53/02 | 分类号: | C10G5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456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场乳状液原油脱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旋流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油气水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热化学沉降法;2)粗粒化法;3)离心力法。
公开号为CN194458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声热化学沉降原油水分离工艺,所用装置由加药点通过油管线连接的化油器,混相器以及沉降罐组成;施工时,首先用OX-I型破乳剂通过加药点经油管线内加入浓度为100PPM的破乳剂与油管线内油水混合液混合,通过管线混合液流入化油器及混相器后再流入混相器与沉降罐之间外层包裹有卡瓦式超声波发生器的油管线中,然后油水混合液进入沉降罐内,由于沉降罐内悬吊的数个柱式超声波发生器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油、水可彻底分离,最后成品油从出油口、污水从污水出口流出。
上述的方法虽然操作简单、运行平稳,但是沉降罐往往需要较大的罐容和占地空间,在某些场合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
公开号为CN10400353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陈列式粗粒化过滤器,包括两个顺次连接的过滤罐,所述的两个过滤罐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集油器和排污管,所述的两个过滤罐内设有若干个过滤网罩和布水管,所述的两个过滤罐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的过滤罐一和过滤罐二下部分别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述方式虽然能够使微小的油颗粒聚合长大,实现分离的目的。但是,实际运行中经常存在易堵塞及不易反冲洗等问题,很难实现工业化应用。
公开号为CN10356662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设备,包括壳体、主筒体、上封头、下封头和副筒体,内置于主筒体内的螺旋离心分离装置,包括浓缩管、螺旋分离管、联通管,其中,浓缩管为一两端开口且轴线与主筒体轴线重合的管体,浓缩管的上端管口正对上方的集油盘开孔,浓缩管的下端管口连接喇叭状扩径段;螺旋分离管为一设置在浓缩管外围并沿主筒体轴线呈螺旋状延伸的管体;螺旋分离管的管体横截面沿主筒体径向分为内富油侧和外贫油侧,所述螺旋分离管的富油侧通过若干联通管与浓缩管连通;螺旋分离管上端管口与物料入口连通,下端管口的富油侧与浓缩管下端扩径段连通,下端管口的贫油侧则与主筒体内腔直接连通。
上述设备虽然具有设备体积小、分离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其脱水质量及稳定性较差,而且在油田的应用只局限于污水处理领域。
因此,获得一种设备体积小、分离效果好、稳定性高及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油气水分离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流脱水装置,该装置体积小,能够同时脱水除砂,对原油的脱水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流脱水装置,包括壳体、传动轴、动页轮、电极板、进液管、集油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壳体上部,所述集油管和排水管设置在壳体下部,所述传动轴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动页轮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动叶轮位置相对应,所述集油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板设置在集油管上、集油管上分布有若干集油孔,所述电极板和集油孔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集油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动页轮、传动轴与集油管伸入壳体段为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集油管为直筒形或L型。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直筒段和锥形段组成,所述锥形段由所述直筒段向下逐渐缩小,所述进液管与壳体直筒段连通,所述集油管的下端由锥形段下端穿出,所述排水管与锥形段下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上直筒段、锥形段和下直筒段组成,所述锥形段的大端与所述上直筒段连接,所述锥形段的小端与所述下直筒段连接;所述进液管与所述上直筒段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下直筒段连通,所述集油管的下端由下直筒段穿出。
优选地,所述电极板位于直筒段和锥形段内,多个电极板以层状排列方式设置在集油管上,每个电极板一端与集油管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电极板以螺旋排列方式设置在集油管上,每个电极板一端与集油管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具体地,所述集油孔设置在壳体的中间部位。
优选地,所述集油管的出口端连接有储油罐,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连接有污水罐。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与皮带轮连接,所述皮带轮与动力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桂钧,未经蔡桂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9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