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粉生产全自动送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5876.0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4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周珉;于海武;赵海彬;方世辉;汤锡明;张凤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F9/22 | 分类号: | B22F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全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钨粉生产全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钨粉生产是利用氢气将蓝钨还原成单质钨粉的过程,目前在钨粉的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人工进行还原过程的上下料操作,其中的输送、叠舟、排舟、以及进舟等操作都是由人工完成,这种人工的送料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生产出的钨粉质量不够稳定,极大地浪费了资源。为此,研究一种用于钨粉生产的全自动输送生产线是极为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钨粉生产全自动送料装置,大幅度提高了钨粉生产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钨粉生产全自动送料装置,包括自动叠舟机构、自动送舟机构和自动排舟进舟机构;所述自动叠舟机构安装在自动送舟机构上,所述自动排舟进舟机构与自动送舟机构相连接,所述自动排舟进舟机构与钨粉还原炉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叠舟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机架和机械手爪;升降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机械手爪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自动叠舟机构由升降气缸和机械手爪的相互配合,实现小舟皿与大舟皿的上下叠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送舟机构是由皮带线进行传送,皮带线位于机架下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皮带线上设有限位档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排舟进舟机构主要由横推气缸A、纵推气缸A、横推气缸B、纵推气缸B和若干个工装组成;所述自动排舟进舟机构是由横推气缸A、纵推气缸A、横推气缸B和纵推气缸B的相互工作从而使得机构内的工装进行不断的循环位移来实现上下叠靠的小舟皿和大舟皿能够移动至钨粉还原炉的炉管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上下叠靠的小舟皿和大舟皿进入工装后,横推气缸A工作,将工装向前移动一个位置;纵推气缸A工作,将纵推气缸A面前对应的工装向前移动一个位置;横推气缸B工作,将刚由纵推气缸A推过来的工装向前移动一个位置;纵推气缸B工作,将面前的工装向前移动一个位置;气缸动作的一个循环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基于钨粉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自动送料装置,由于生产工艺需要钨粉舟皿有大小两种规格,在按照小舟皿-大舟皿-小舟皿-大舟皿的顺序分别装填完钨粉原料后,由皮带线对小舟皿、大舟皿进行自动传送,当舟皿移动至自动叠舟机构下方时进行小舟皿、大舟皿叠靠工作,即小舟皿叠落在大舟皿上成为一个整体后,继续在皮带线上工作直至进入自动排舟进舟机构。钨粉舟皿到达自动排舟进舟机构后,送入工装之中。自动排舟进舟机构中的多个气缸模组交互运动,推动载有钨粉舟皿的工装进行移动,从而把钨粉舟皿移动至指定的钨粉还原炉的炉管口,最后将钨粉舟皿推送至钨粉还原炉中。自动排舟进舟机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能保证每次钨粉舟皿进入钨粉还原炉时候的位置精确,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钨粉生产的效率。本发明不但可以实现钨粉生产过程的全自动送料作业,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具有产品质量稳定、生产现场整齐、人力成本低等优点,同时方便了生产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叠舟机构和自动送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排舟进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动叠舟机构、2-自动送舟机构、3-钨粉还原炉、4-自动排舟进舟机构、5-升降气缸、6-机架、7-限位挡条、8-机械手爪、9-小舟皿、10-大舟皿、11-皮带线、12-横推气缸A、13-纵推气缸A、14-横推气缸B、15-纵推气缸B、16-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钨粉生产全自动送料装置,包括自动叠舟机构1、自动送舟机构2和自动排舟进舟机构4;自动叠舟机构1安装在自动送舟机构2上,自动排舟进舟机构4与自动送舟机构2相连接,自动排舟进舟机构4与钨粉还原炉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未经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蔗渣抽提液绿色快速制备纳米银溶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