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3036.0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0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健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2 | 代理人: | 徐淑东,王宇杨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恒温 功能 智能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煮饭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饭煲是一种简单的煮饭工具,仅具有做米饭、煮粥等常用功能,现有技术的米箱仅用于存储大米,不能定量取米,取出后的米需要用其他容器量取,取米之后需要用另置的电饭煲来煮饭,使用起来不方便,不符合现代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有研究者发明了定量出米装置,是在转动圆盘上开设偏心的孔,通过拨杆使转动盘旋转,进而带动与圆盘连接的筒形定量槽,进而将定量槽中的大米转出,这种定量出米装置的缺点是偏心孔与拨杆结合不紧密,定量槽翻转不到位,在回位的时候容易卡米,在出米时定量槽内有残余大米。
另外,现有技术的储米箱是一个封闭的箱体,米箱内部通风条件差,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米箱中的大米易发霉或虫蛀,破坏大米的营养结构,现有技术的米箱不能对米箱内部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控,不能对米箱内部储存温度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智能电饭煲中储米箱与电饭煲分开使用、米箱中的大米易发霉或虫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所述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包括米箱、容置箱和电饭煲;所述米箱的下面设置容置箱;
所述容置箱为上端开口的长方形箱体,所述容置箱通过隔板隔成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部设置电饭煲;
所述米箱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米箱的底面上与电饭煲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米结构,所述出米结构与所述电饭煲连通;所述米箱的顶面沿米箱的长度方向固定有防潮盒;所述防潮盒的两端面与米箱的两端面重合,所述防潮盒的底面设置有与米箱容置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防潮盒内设置有防潮填料;
所述米箱的壳体内部设置隔热层,所述米箱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装置和所述制热装置分别固定在米箱内部;
所述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还包括控制模块和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第一槽体外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装置、所述制热装置和所述触控面板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潮填料包括竹炭和/或花椒。
进一步的,所述出米结构包括扇形转板、设置有出米口的底板、齿轮和驱动装置,所述扇形转板与底板平行设置,且所述扇形转板的圆心与底板中穿设有转轴,所述扇形转板上设置有与出米口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扇形转板圆弧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扇形转板圆弧两端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扇形转板的圆弧角小于90°。
进一步的,所述米箱底端设置有与底板出米口相配合的开口,所述电饭煲的开口设置在底板出米口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饭煲下端面上设置有称米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饭煲的锅体沿周向设置多级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电饭煲设置有与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和/或蓝牙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蓝牙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米箱内部固定设置湿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米箱的外侧底面设置卡扣,所述容置箱的顶部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插槽。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结构简单、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具有恒温储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能够将米箱和电饭煲集成在一起,使米箱和容置箱也能够拆卸分离。在米箱的顶面固定设置防潮盒,能够吸附米箱中的潮气,达到防潮的目的,并通过调整防潮盒内的材料达到防虫的目的。
本发明扇形转板与齿轮啮合,开启驱动装置,齿轮旋转进而带动扇形转板绕转轴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扇形转板通孔与底板出米口重合时,大米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实现出米;驱动装置反向旋转,齿轮旋转带动扇形转板绕转轴反向旋转,当通孔与出米口没有任何重合时,出米关闭。所述扇形转板圆弧两端设置有限位装置,以防止扇形转板旋转过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健,未经杨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3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