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砌体工程机电管线与线盒直埋成套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7940.X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6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贺;施旭光;陈洪根;彭万军;龚铁钾;梅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蚌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099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机电 管线 线盒直埋 成套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砌体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砌体工程机电管线与线盒直埋成套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砌体工程广泛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在砌体施工过程中机电管线的埋置方式,主要为开槽后埋置,采用开槽后埋置的这种方法,往往会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对墙体的大面积损伤,同时墙体损伤后的修补难度打、工艺复杂(需挂网等),同时后期抹灰空鼓、开裂风险高。
采用传统工艺施工存在以下缺陷:
1、人工费消耗量大,体现在:传统工艺在砌体上开槽进行机电配管施工,会伴随大量的补槽工作量,人工消耗为本发明施工工艺的2—3倍;
2、材料消耗量大,体现在:砌体配管后的补槽工序需要消耗大量的砼;
3、能耗大、工效低、综合成本高,体现在:砌体开槽及二次补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消耗水电资源,且因施工工序较多,综合成本高,整体工效低;
4、砌体质量影响,体现在:由于在砌体上开槽数量偏多,补槽后的砂浆强度不能保证完全达到要求,对墙体结构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和质量隐患。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对砌体工程中机电管线与线盒新型的施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砌体工程机电管线与线盒直埋成套施工工艺,能够避免二次开槽、修补,提高工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砌体工程机电管线与线盒直埋成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砌体放线、植筋及止水带模块安装;
(2)机电管线安装:将机电管线、线盒提前设置到位,线盒安装需提前配管,由下引上的机电管线在砌体前将其接至一定高度位置,由上引下的机电管线在墙体砌筑后留有一定的长度,并将管线提前弯曲到位;
(3)止水带浇筑、过梁预制,切砖;
(4)砌体砌筑:机电管线、线盒预留预埋居中设置,在机电管线、线盒预留空间两侧套砌条形砖或U型砖;若线盒预留洞口超过300mm,则在线盒上部设置单边过梁;若墙体厚度小于100mm,则需切U型砖或预制U型砖,以便管线埋入墙内;
(5)砌筑成型:机电管线、线盒与砖之间的空隙用砌筑砂浆填实填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步骤(4)中,机电管线、线盒预留空间为机电管线、线盒周边5—10mm孔隙区域,以保证机电管线、线盒均居中设置在砌体预留空间中。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对尚未确定安装的机电管线与线盒采用预制块,先在砌体上预留洞后再安装线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砌体工程与机电安装工程配合施工,避免了砌体施工后开槽、二次配管等工作,降低了材料损耗与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工期,保障施工质量,同时也达到了绿色施工的要求,在住宅工程、工业厂房、商业办公楼等公共建筑砌体工程较为复杂、工程量大的工程施工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施工工艺中机电管线预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施工工艺中线盒直埋与单边过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施工工艺中100mm墙体中设置U型砖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砌体,2、机电管线,3、线盒,4、U型砖,5、单边过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砌体工程机电管线与线盒直埋成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砌体1放线、植筋及止水带模块安装;
(2)机电管线2安装:将机电管线2、线盒3提前设置到位,线盒3安装需提前配管,由下引上的机电管线2在砌体1前将其接至一定高度位置,由上引下的机电管线2在墙体砌筑后留有一定的长度,并将管线提前弯曲到位,避免后期安装线盒3造成的二次开槽,因开关线盒3需安装在墙体其中一面,必须提前准确定位并弯曲调节完成;
(3)止水带浇筑、过梁预制,切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蚌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蚌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79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基站
- 下一篇:陶瓷吸水板真空吸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