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5708.1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2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郝德君;陈瑞旭;陈凤毛;苏鹏;刘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诱杀 天牛 成虫 方法 及其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和无公害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重要的针叶树蛀干害虫,可危害黑松、马尾松、赤松、云南松、火炬松等松属植物;还可危害云杉、落叶松、冷杉和雪松等针叶树。同时,它又是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在松材线虫的扩散和侵染的过程中,松墨天牛起着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后体内携带大量松材线虫,选择健康寄主补充营养,待性成熟后寻找虫害木或衰弱木进行交配和产卵等生殖活动,侵染期的松材线虫即可通过咬食的伤口侵入寄主树木体内。导致树脂分泌逐渐减少,针叶失水变黄,直至全株枯死。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已经扩散蔓延至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江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重庆和陕西等16个省、直辖市的180余个县、区、市,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目前我国松材线虫病仍呈蔓延趋势,不仅对我国南方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已经危及到黄山、张家界等著名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重点生态区域的安全。相对于松材线虫生活隐蔽的特性,松墨天牛的防治更具可行性和易操作性,也是治理松材线虫病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通过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可减少松材线虫传播机会,延缓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减轻松林受害程度。
目前我国仍然使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法为主杀灭松墨天牛成虫,不但成本高,效果不明显,而且带来严重的负效应,如杀伤天敌、环境污染以及产生抗药性。近几年,虽然利用生物防治法治理松墨天牛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但是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和生物制剂专一性不强,防治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的专用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在松墨天牛发生区域设置诱捕器,诱捕器发出495~500nm的光波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杀。
所述诱捕器下端与地面相距1.8~2.2m,相邻两个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为30~40m。
所述诱捕器的495~500nm的光波由单色LED光源发出。
所述诱捕器的光波为495~498nm。
所述的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的专用装置:包括诱捕器,在所述的诱捕器内设有单色LED光源,所述的单色LED光源发出495~500nm的光波。
所述单色LED光源的电源为蓄电池或太阳能电池。
一种用于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器,包括单色LED光源和数个挡虫板,各挡虫板围绕单色LED光源一周均匀设置,在挡虫板下方连接漏斗,在漏斗下方连接集虫器,在挡虫板上方设置伞形罩;所述的单色LED光源为能发出495~500nm的光波的单色LED光源。
在所述的伞形罩上设有挂钩。
所述的单色LED光源为能发出495~498nm的光波的单色LED光源。
所述单色LED光源的电源为蓄电池或太阳能电池。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杀,诱杀效率高,特异性强、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对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的松墨天牛成虫均有很好的引诱效果,不仅可以降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监测其种群动态,而且适用于阻止松材线虫的传播,降低其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5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舵机驱动的喷头切换装置
- 下一篇:纺车式绕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