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盖过滤模块、过滤模块及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6487.3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巴斯蒂安·布兰克特;罗布·博格英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X-流体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30 | 分类号: | B01D35/30;B01D63/02;B01D63/04;B01D6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荷兰恩***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模块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过滤模块的端盖(EC),该端盖(EC)限定一腔室(CH),且包括由此延伸穿过的一出口通道(OC),该出口通道(OC)是一空气动力学形元件的一部分或形成一空气动力学形元件,该空气动力学形元件的横截面呈主要从入口指向第一出口(FO)的细长形状,该细长形状部在其两端的宽度小于其中央部分的宽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端盖(EC),该端盖(EC)包括入口、第一和第二出口(FO,SO)、以及一种被布置在其第二出口侧在腔室(CH)内的入口与第一出口(FO)之间的导流元件,该导流元件将入口壁(IW)的一部分延伸到第一出口壁(FOW)的对应部分,且该导流元件限定一或多个开口,以允许一部分主液流流向第二出口(SO)。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过滤模块的端盖、一种设置有这种端盖的过滤模块、以及一种由所述具有端盖的过滤模块组成的过滤系统。
过滤模块可用于流体过滤,且已知具有各种变体。过滤模块通常在外壳中设置有一或多个滤芯,例如在专利US5,494,577中所示的位于外壳中的管状膜,该管状膜将外壳内的空间分成给料侧和渗透侧。
一种类型的过滤模块是基于所谓的死端过滤,其中待过滤的流体被输送到给料侧,由此被输送通过一或多个滤芯,其中固体被捕获在过滤器中,而渗透物(过滤了的流体)被排放在渗透侧。
由于滤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沾污,每过一段时间需采取至少一次去污措施。常见的去污措施是定期提供流经过滤模块的反冲洗流,以便从过滤器中除去固体,且从过滤模块/过滤系统中带走固体。反冲洗通常是通过使进料和渗透流的流动方向反转而实现的。
在典型的大批量工业应用中,通常将多个过滤模块布置成阵列,且以模块化的方式将其连接,以提供所需的过滤能力。为了连接过滤模块,使用了所谓的顶盖和/或端盖。顶盖和端盖用于提供通向每个过滤模块的给料侧的流路,且提供来自每个过滤模块的渗透侧的流路。这种在其中使用了顶盖/端盖的模块化装置的例子可参见专利US5,405,528。
当设计具有多个过滤模块的过滤系统时,优选满足两个主要的设计准则。第一准则是使过滤系统的封装尺寸最小,第二准则是使多个过滤模块的标准偏差或性能变异最小。第一和第二准则会相互干扰,所以需寻求折衷。
第一准则试图使单位面积的过滤模块数量最大化,从而可在占用最小空间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能力。
第二准则涉及过滤系统的全局设置。为了防止过滤模块被过度沾污,全局设置必须基于运行状况最恶劣的模块的沾污速率。运行状况最恶劣的模块是指那些具有最高过滤通量和/或最低反冲洗通量的模块。
因此,理想的情况是每个模块都尽可能在接近平均的状况下运行,这意味着过滤系统的设计应旨在使模块之间的压力差最小。
传统设计包括具有许多侧分支的顶盖,其中过滤模块经由一端盖与一侧分支连接。在这种设计中,仅由顶盖来确定两个过滤模块之间的压力差。可根据过滤模块的数量和预期流速来选择顶盖的尺寸,以获得可接受的压力梯度。虽然端盖会导致液压损失,但由于通过每个过滤模块的流路包括相同数量的端盖,所以这些端盖并未导致过滤模块之间的压力差。因此,这种设计很好地满足了第二准则。不过,就第一准则而言,该设计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一可选的设计中,由于其目标旨在减小过滤系统的封装尺寸,因而将顶盖和端盖集成在一起,例如如专利US5,405,528所示。这种设计可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具有更小的封装和使用更少的部件/材料。然而,在这样设计中,尺寸无法适应过滤模块的数量或预期流速,尤其当端盖的尺寸已被标准化时。该可选设计的一缺点是,由于流经每个过滤模块的流路包括不同数量的端盖,因而在端盖中的摩擦确实造成在过滤模块之间的压力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盖,该端盖允许更小的封装,且使过滤模块之间的压力差最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过滤模块的端盖而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X-流体公司,未经X-流体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64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