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收获机及其除杂清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7502.0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0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2/44 | 分类号: | A01F12/44;A01D4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12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收获 及其 杂清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收获机及其除杂清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玉米收获机主要包括玉米收割装置、剥皮机和除杂清选装置,除杂清选装置主要是将由剥皮机剥除的玉米苞叶及清除的断茎通过链耙输送排除出,由剥皮机中脱落的苞叶、断茎杆及少量籽粒通过除杂清选装置的筛体落到振动筛上,玉米苞叶及断茎秸秆则由相应的输送链靶输送到远端直至排出玉米收获机外部,籽粒随着振动筛的往复振动,逐渐的由苞叶和断茎杆中排出,并经筛体和清选装置落入下面的籽粒回收箱从而进行回收,玉米皮及其它杂物通过风机及振动筛送入田间。由于各地种植结构的不同、种植品种的不同、收割时成熟度不同以及收获后期天气因素等影响,有些玉米断茎杆增多、脱落籽粒现象严重。传统的鱼鳞振动筛通常只有一层并且但方向的和风机配合将玉米皮及杂物送出机器,此种方式存在的缺点就是籽粒从剥皮机上掉落时离振动筛出口近的籽粒没有一个缓冲过程,从而导致此处籽粒易于玉米皮等杂物混在一起而被送出机器外面,降低了籽粒的回收率,给农民收入造成了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籽粒回收率高的除杂清选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该除杂清选装置的玉米收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除杂清选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装配于机架上的长度方向沿左右延伸的下振动筛及位于机架右侧的风机,所述下振动筛的上方设有与下振动筛延伸方向一致的上振动筛,所述上振动筛的右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用于阻挡籽粒的挡板,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振动筛和下振动筛之间的空间。
所述挡板与风机之间留有通向下振动筛的供籽粒下落的空间。
所述挡板斜向下弯向下振动筛左端。
机架上设有驱动下振动筛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上振动筛与下振动筛之间通过上拐臂连接,上拐臂的两端分别与上振动筛的左端、下振动筛的左端铰接,所述上拐臂的中部转动装配于设于机架上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轴上。
所述上振动筛和下振动筛均为具有锯齿结构的鱼鳞筛,所述上振动筛的锯齿结构倾斜向上朝向风机一侧,所述下振动筛的锯齿结构倾斜向上背向风机一侧。
本实用新型玉米收获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除杂清选装置,除杂清选装置包括机架、装配于机架上的长度方向沿左右延伸的下振动筛及位于机架右侧的风机,所述下振动筛的上方设有与下振动筛延伸方向一致的上振动筛,所述上振动筛的右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用于阻挡籽粒的挡板,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振动筛和下振动筛之间的空间。
所述挡板与风机之间留有通向下振动筛的供籽粒下落的空间。
所述挡板斜向下弯向下振动筛左端。
机架上设有驱动下振动筛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上振动筛与下振动筛之间通过上拐臂连接,上拐臂的两端分别与上振动筛的左端、下振动筛的左端铰接,所述上拐臂的中部转动装配于设于机架上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轴上。
所述上振动筛和下振动筛均为具有锯齿结构的鱼鳞筛,所述上振动筛的锯齿结构倾斜向上朝向风机一侧,所述下振动筛的锯齿结构倾斜向上背向风机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除杂清选装置在使用时,籽粒、苞皮及其它杂物进入到上振动筛上面,一部分籽粒及小颗粒杂物可以从上振动筛上漏下,杂物在风机产生的风的作用下被吹向田间,而籽粒通过下振动筛进入位于下振动筛下方的籽粒回收箱中;另一部分籽粒、苞皮及其它杂物在上振动筛的摆动下,会从上振动筛的右端掉落至下振动筛上,上振动筛的右端的挡板会对被风吹向左方的籽粒、苞皮及及其它杂物起挡止作用,延长籽粒、苞皮的下落时间,籽粒、苞皮及其它杂物在风机产生的风的作用下被吹向下振动筛的左方,由左方的出口进入田间。避免了现有的只有一层振动筛,直接落在振动筛的远离风机的一端的籽粒还没落在振动筛上就被风吹跑的情况;清选效果更好,籽粒的回收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杂清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7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