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炒瓜子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3904.3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0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山俊 |
主分类号: | A23N12/08 | 分类号: | A23N1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6331 黑龙江省同江市前进农***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瓜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瓜子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自动炒瓜子机。
背景技术
目前炒瓜子机上的炒锅都需要人工反动,因此人很容易劳累,而且长时间炒瓜子,会发生烫伤手,给用户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能够自动对瓜子进行加工的设备。然而,在此种瓜子加工设备中,由于用于翻动锅体中的瓜子的部分与锅体之间的距离是预先固定好的,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锅体内瓜子的容量对部分与锅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锅体与锅铲部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自动炒瓜子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炒瓜子机,包括传动部分、锅铲部分(7)与锅体(9),所述传动部分由依次连接的电机(2)、调速电机(3)、传动轮(4)、传动杆(5)与调节框(6)构成,所述锅铲部分(7)的顶部与所述调节框(6)的底部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其底端则设置在所述锅体(9)的内部,在所述锅体(9)的底部设有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所述锅铲部分(7)由螺纹位移部分(71)与锅铲(72)构成,所述螺纹位移部分(71)采用螺纹方式与所述调节框(6)相连接,所述调节框(6)为矩形框。
上述的自动炒瓜子机,其中,所述电机(2)、所述调速电机(3)、传动轮(4)与所述传动杆(5)均是安装在支架(1)上。
上述的自动炒瓜子机,其中,所述电机(2)通过传动带(13)与所述调速电机(3)相连接,所述调速电机(3)通过所述传动带(13)与所述传动轮(4)相连接。
上述的自动炒瓜子机,其中,所述传动杆(5)中包括一纵向部(51)、与其相连接的一向上倾斜部(52)、以及与所述向上倾斜部(52)活动连接的传动端(53),所述传动端(5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调节框(6)相连接。
上述的自动炒瓜子机,其中,在所述加热器(11)的底部设有加热器支架(12)。
上述的自动炒瓜子机,其中,在所述锅体(9)、所述加热器(11)与所述加热器支架(12)的外侧还设有锅体外壳(8),在所述锅体外壳(8)的内部还设有锅体支撑板(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由于锅铲部分中包括与调节框螺纹连接的螺纹位移部分、且螺纹位移部分预留有适当的长度,因此,通过旋转螺纹位移部分便可以对锅铲与锅体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节,使平铺在锅体底部的瓜子也能够受到锅铲的翻炒,使得过体内的瓜子受热均匀,保证失误色泽和口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架;2-电机;3-调速电机;4-传动轮;5-传动杆;51-纵向部;52-向上倾斜部;53-传动端;6-调节框;7-锅铲部分;71-螺纹位移部分;72-锅铲;8-锅体外壳;9-锅体;10-锅体支撑板;11-加热器;12-加热器支架;13-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部分、锅铲部分7与锅体部分,传动部分安装在支架1上,由依次连接的电机2、调速电机3、传动轮4、传动杆5与调节框6构成。其中,电机2通过传动带13与调速电机3相连接,调速电机3通过传动带13与传动轮4相连接。
传动杆5中包括一纵向部51、与其相连接的一向上倾斜部52、以及与向上倾斜部52活动连接的传动端53,传动端5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调节框6相连接。其中,传动轮4与纵向部51的末端相连接,传动轮4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传动杆进行运动。
锅体部分由锅体外壳8、锅体9、加热器11与加热器支架12构成。其中,加热器11设置在在锅体9的底部,加热器支架12则设置在加热器11的底部。另外,在锅体外壳8的内部还设有锅体支撑板10。
锅铲部分7的顶部与调节框6的底部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其底端则设置在锅体9的内部,锅铲部分7由螺纹位移部分71与锅铲72构成,螺纹位移部分71采用螺纹方式与调节框6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框6为矩形框结构,在其顶部设有螺纹通孔,用于与传动端53螺纹连接。在其底部也设有螺纹通孔,用于与螺纹位移部分71螺纹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使螺纹位移部分在调节框上进行向上或向下的旋转,从而实现调节锅铲与锅体之间距离的效果。另外,传动端与调节框之间进行相对旋转也可以实现调节锅铲与锅体之间距离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山俊,未经何山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3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