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干地施工降水井自动抽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1727.1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6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泉;武伟华;温凯;闫夫顺;杨保杰;尹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2 | 分类号: | E02D1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施工 降水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河道干地施工处理,尤其是一种河道干地施工降水井自动抽排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河道内施工干地作业时,现场人工抽水的不定时性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成本。目前,对降水井的抽水通常采用人工进行,不能及时顺利地排出降水井内的积水,不但延长了施工周期,同时也可能对施工作业面造成淹泡,影响了施工进度。而单纯采用水泵进行抽水,不但需要派专人监管,同时也难以保证水位上升时的及时排出。因此,提供一种智能自动的抽排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公开专利文献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专利文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现场人工抽水的不定时性及节省大量人工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河道干地施工降水井自动抽排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干地施工降水井自动抽排系统,该系统的结构是:在降水井井底安装一水泵,与该水泵连通安装有一排水管;在降水井上方设置一四脚支架,该支架中心固装一套管,该套管下端同轴固装一接触器;在套管内同轴套穿一连接杆,该连接杆的底部同轴固装一浮球,在连接杆中下位置径向固装一触碰头;在降水井外侧支架上安放一延时开关,该延时开关下电连接接触器、触碰头并与配电箱连接。
而且,所述套管下端同轴固装的接触器采用圆环形式,套管和接触器起到固定及接触连接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经实践后证明,利用降水井自动抽排施工,施工周期短,相对于人工抽排,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劳动力的损失,节约了成本,在河道施工中更体现在施工作业面的大幅度展开,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尤其适于在河道作业湿地质条件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河道干地作业施工大样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降水井自动抽排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河道干地施工降水井自动抽排系统,本系统适于河道内施工干地作业,该作业面的施工大样图参见图1,在自原地面1到施工作业平台3形成为放坡开挖段,在放坡开挖段的底部形成有施工平台;在所述施工平台上施工的处在基坑两侧施做双排降水井2,自动抽排成型效果所形成的降水曲线5与现有水位线4形成落差,施工作业面就具备了干地施工作业的条件。
所述降水井自动抽排系统的结构是:在降水井井底安装一水泵15,水泵型号及规格根据水流量大小确认,与该水泵连通安装有一排水管6;在降水井上方设置一四脚支架7,该支架中心固装一不短于1米的套管8,该套管下端同轴固装一接触器9;在套管内同轴套穿一连接杆13,该连接杆的底部同轴固装一浮球14,在连接杆中下位置径向固装一触碰头12;在降水井外侧支架上安放一延时开关10,该延时开关下电连接接触器、触碰头并与配电箱11连接。
所述套管下端同轴固装的接触器采用圆环形式,套管和接触器起到固定及接触连接杆的作用,连接杆中下位置设置触碰头,触碰头位置由正常水位与接触器高差确认,连接杆底部放置的浮球大小需满足能支撑连接杆即可。当水位线到达正常水位(A)处时,即浮球到达水位线(A)处,延时开关为触发状态,开始抽水作业;当水位线处于控制水位线(B)处时,即浮球到达控制水位(B)处,水泵停止作业。从正常水位(A)至控制水位(B)之间的时间通过延时开关控制;延时开关时间需在前期根据水位从正常水位(A)至制水位(B)水泵工作的时间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1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穿高速公路紧邻桥梁墩台的路基结构
- 下一篇:过鱼式船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