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扩式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8847.8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0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曹光暄;廖旭涛;王国昌;徐文华;刘贵强;周伟;胡延武;周阳;张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5/74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汪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扩式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锥扩式锚杆,主要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地下室抗浮锚杆以及基坑支护中。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锚杆的抗拔力主要依靠锚固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所以传统锚杆是拉力型锚杆,这必然导致传统锚杆可提供的单锚荷载是有限的。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囊式锚杆,其扩体以后虽然由原来拉力型锚杆演变成压力型锚杆,但其扩大头段能够提供的被动土压力完全取决于扩大头端头的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锥扩式锚杆,能够充分利用土体扩散角范围内被动土压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锥扩式锚杆,包括锚固板、后锚固板、钢绞线、锚固袋、锚杆、引导头,上述锚固袋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分别与上述后锚固板、上述锚固板固定,上述后锚固板安插有控制回浆管、单向注浆管,上述引导头固定在上述锚固板的底部,上述锚杆、上述钢绞线设置在上述锚固袋内,并且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上述后锚固板、上述锚固板,上述锚固板以及上述后锚固板通过锁囊螺栓连接上述锚固袋,上述引导头内设置有锚头、锚头固定螺栓,上述锚头底部设置有锚头固定圈,上述锚头固定圈固定上述锚头固定螺栓的底端,上述锚头固定螺栓的顶端固定在上述锚固板。
进一步地,上述锚固袋在打开的状态下,呈顶部小口、底部大口的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改变了传统锚杆的受力模式,又充分利用了扩散角范围内的被动土压力,其抗拔力将会比上述锚杆大幅度提高。当锥扩式锚杆在未工作时是收缩状态运往施工现场的,当现场成孔结束后,通过卷扬机下放收缩状态下的锥式锚杆,然后开始往锚固袋内注浆形成锥扩式锚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锥扩式锚杆的结构示意图;(a为打开状态、b为收紧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锚固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扩式锚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锥扩式锚杆的结构示意图(a为打开状态、b为收紧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锚固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扩式锚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锥扩式锚杆,包括锚固板1、后锚固板5、钢绞线7、锚固袋2、锚杆8、引导头3,上述锚固袋2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分别与上述后锚固板5、上述锚固板1固定,上述后锚固板1安插有控制回浆管4、单向注浆管6。
上述引导头3固定在上述锚固板1的底部,引导头3顶部周边有凹槽,锚固板1底面周边设置有与之相互啮合的形状,引导头3与锚固板1焊接。
上述锚杆8、上述钢绞线7设置在上述锚固袋2内,并且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上述后锚固板5、上述锚固板1,上述锚固板1以及上述后锚固板5通过锁囊螺栓9连接上述锚固袋2,上述引导头3内设置有锚头12、锚头固定螺栓10,上述锚头12底部设置有锚头固定圈11,上述锚头固定圈11固定上述锚头固定螺栓10的底端,上述锚头固定螺栓10的顶端固定在上述锚固板1。
在本实施案例中,上述锚固袋2在打开的状态下,呈顶部小口、底部大口的锥形,锚固袋2原材料采用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锥扩式锚杆,改变了传统锚杆的受力模式,又充分利用了扩散角范围内的被动土压力,其抗拔力将会比上述锚杆大幅度提高。当锥扩式锚杆在未工作时是收缩状态运往施工现场的,当现场成孔结束后,通过卷扬机下放收缩状态下的锥式锚杆,然后开始往锚固袋内注浆形成锥扩式锚杆。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未经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8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载单泵多分支抽吸管抽吸泥沙系统
- 下一篇: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