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加热式高压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3764.2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7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程维强;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维强;李进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方力平 |
地址: | 710126 陕西省西安市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高压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特别是一种内加热式高压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釜、分解锅、聚合釜等。反应釜加热方式有电加热、热水加热、导热油循环加热、外(内)盘管加热等,冷却方式为夹套冷却和釜内盘管冷却。
反应釜无论采用什么加热方式都是让反应釜内的化学反应过程在控制的温度下完成,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温度,其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情况下区别是相当大的。
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温度下获取反应信息,只能通过多个反应釜完成,这会增加成本,同时反应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过程。
在反应釜内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受结构的影响,内部化学反应过程无法得到感观感受,特别是利用反应釜进行教学实验或其它科学实验时,感观感受不仅能提高教学兴趣,还能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能同时获取多个温度下进行同一条件反应的一种内加热式高压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加热式高压反应釜,其特征是:包括反应罐体和密封盖构成的反应罐,由反应罐体向反应罐内伸进有单头发热管,单头发热管在反应罐内形成由中心向外臂的温度梯度区;温度梯度区之间有隔板;由密封盖向每一温度梯度区有延伸向下的石英棒,密封盖外的石英棒端有可供观察的光学端面,通过光学端面可观察温度梯度区的反应釜反应变化,并按反应釜反应时间进行记录;所述的反应罐体与密封盖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由密封盖向每一温度梯度区有延伸向下的搅拌叉,密封盖外的搅拌叉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可搅拌温度梯度区的反应物料。
由密封盖向反应罐体的腔体有延伸向下的热电偶,热电偶连接温度和压力数显器,通过温度和压力数显器显示反应罐体内的温度。
由密封盖向反应罐体的腔体有延伸向下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温度和压力数显器,通过温度和压力数显器显示反应罐体内的压力。
所述的光学端面有一摄像单元,通过摄像单元观察温度梯度区的反应釜反应变化。
所述的反应罐体由内外罐体组成,外罐采用不锈钢,内罐体为石英罐体。
所述的单头发热管直径在12mm-1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实现反应釜的内加热,在反应釜内形成温度梯度;使得反应物仅在限定的区域内合成所需的物质;
要求:
(1) 能够承受10MPa的压力;
(2) 发热管的加热温度能够达到800℃,反应釜内的温度最高能达到300℃;
(3) 能够显示出反应釜内的压力;
(4) 能够测量出反应釜内三个不同区域(发热管壁、反应釜内壁、反应釜内液体)的温度;
(5) 反应腔的容积能达到200ml(80mm140mm);
(6) 发热管的有效发热长度不超过80mm,避免干烧;
(7) 能够实现控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答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罐体;2、密封盖;3、单头发热管;4、温度梯度区;5、隔板;6、搅拌叉;7、石英棒;8、摄像单元;9、热电偶;10、压力传感器;11、温度和压力数显器;12;光学端面;13、驱动电机;14、外罐;15、内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内加热式高压反应釜,包括反应罐体1和密封盖2构成的反应罐,由密封盖2向反应罐内伸进有单头发热管3,单头发热管3直径在12mm-15mm之间;单头发热管3在反应罐内形成由中心向外臂的温度梯度区4;温度梯度区4之间有隔板5;由密封盖2向每一温度梯度区4有延伸向下的石英棒7,密封盖2外的石英棒7端有可供观察的光学端面12,通过光学端面12可观察温度梯度区的反应釜反应变化,并按反应釜反应时间进行记录。所述的反应罐体1与密封盖2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维强;李进,未经程维强;李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3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