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置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的强化脱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7851.1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1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孙永利;郑兴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30006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回流 混合液 消氧池 强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的强化脱氮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工程设计方法下,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内回流混合液通过内回流系统直接进入缺氧池的同时会携带一定的溶解氧一起进入,携带的溶解氧一旦进入缺氧池会迅速消耗缺氧池内的进水碳源,进而影响缺氧池的反硝化效果和工艺系统的脱氮效能。一般来说,在内回流比200%和好氧池末端DO浓度为2mg/L的条件下,内回流混合液携带的DO即可使工艺系统脱氮能力下降1.4mg/L,并且混合液内回流比和好氧池末端溶解氧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回流混合液对缺氧池反硝化的影响程度。而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多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末端DO浓度一般在2-5mg/L,可见,内回流混合液携带的DO对工艺脱氮效能影响显著,进而影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
目前,基于强化工艺脱氮,为降低内回流混合液对工艺脱氮效能的不利影响,在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设计和生产运行中通常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在填料投加区后设置脱气区、减小好氧池末段曝气量等,以将好氧池末段DO浓度控制在2mg/L左右,但较高内回流比下2mg/LDO的内回流混合液对工艺脱氮的不利影响仍然显著,说明现有技术措施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内回流混合液DO对工艺脱氮产生的不利影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较高浓度DO的内回流混合液对工艺脱氮的不利影响。
因此,为消除内回流混合液DO对工艺脱氮的不利影响,应采取技术措施将内回流混合液DO浓度降至0mg/L。而好氧池末端活性污泥混合液可利用污泥自身的耗氧能力在一定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实现较高的DO去除量,可为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内回流混合液DO浓度的降低提供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置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的强化脱氮系统,通过在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的内回流混合液的回流路径上设置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最大程度降低内回流混合液DO浓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设置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的强化脱氮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连接,好氧池内设置内回流泵,好氧池通过内回流泵和混合液内回流管道连接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通过混合液内回流管道连接缺氧池。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池连接厌氧池出水;所述好氧池连接好氧池出水。
进一步的,所述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设置在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的内回流混合液的回流路径上,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的有效容积为缺氧池有效容积的1/4~1/3。
进一步的,所述内回流泵设置在好氧池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为完全混合式或推流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的内回流混合液的回流路径上设置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的强化脱氮方法可解决目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中内回流混合液DO对工艺脱氮效能产生显著不利影响的实际问题;
(2)与一般强化脱氮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碳源利用率高、强化脱氮作用显著、设计运行方法简单、生产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可为我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新思路;
(3)本实用新型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对于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强化脱氮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设置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的强化脱氮系统包括缺氧池1、好氧池2、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3、内回流泵4、混合液内回流管道5、厌氧池出水6、好氧池出水7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缺氧池1、好氧池2和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3,缺氧池1和好氧池2连接,好氧池2内设置内回流泵4,好氧池2通过内回流泵4和混合液内回流管道5连接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3,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3通过混合液内回流管道5连接缺氧池1;
所述缺氧池1连接厌氧池出水6;所述好氧池2连接好氧池出水7,好氧池出水进入后续的二沉池;
所述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3设置在缺氧池1和好氧池2之间的内回流混合液的回流路径上,内回流混合液消氧池3的有效容积为缺氧池1有效容积的1/4~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7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塔排污水预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污水土壤渗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