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工业坩埚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0904.0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1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齐轶;曹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驰炭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8/06 | 分类号: | C30B28/06;F27B14/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15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制成 工业 坩埚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坩埚领域,尤其涉及坩埚顶盖。
背景技术
多晶硅铸锭时是将硅材料放在一个耐高温容器即坩埚中将硅料融化、冷却、长晶的过程。装硅料的容器必须耐高温、不挥发。
现有小型坩埚顶盖往往采用耐高温陶瓷材料,耐高温性好,但是对于工业生产用坩埚采用耐高温陶瓷材料成本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工业坩埚顶盖,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工业坩埚顶盖,包括一坩埚顶盖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横截面呈一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不小于1000mm,不大于1100mm;
所述坩埚顶盖主体是一由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坩埚顶盖主体;
所述坩埚顶盖主体上设有用于夹持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凹槽,所述正方形的四个边部的中央均设有两个所述凹槽,所述正方形的同一边部上设有的两个所述凹槽关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线对称,所述正方形的同一边部上设有的两个所述凹槽的夹角为90°。
本实用新型通过坩埚顶盖主体由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碳-碳复合材料最高理论温度更高达2600℃,在实现耐高温的前提下,节约了成本。此外,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导热性、摩擦性能好,以及抗热冲击性能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坩埚顶盖主体上设有用于夹持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凹槽,通过在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四个边部均设有凹槽,便于用户通过不同的工具进行夹取。
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上端设有一把手,所述坩埚顶盖主体设有一用于安装所述把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有由耐高温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套管,所述陶瓷套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陶瓷套管的外壁直径不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
所述安装孔的内径不大于100mm,不小于11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孔上嵌有一陶瓷套管,通过陶瓷套管设有的内螺纹与把手可拆卸连接,这种结构相较直接通过安装孔与把手相连,提高了连接稳定性,因为耐高温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小于碳-碳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厚度不大于7mm,不小于10mm。通过控制坩埚顶盖主体的厚度节约成本。
在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横截面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内壁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线段与一半圆弧围成,所述半圆弧的直径等于两个所述平行线段的距离;
所述半圆弧的直径不大于20mm,不小于10mm。
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正方形边部的连接处设有一过渡圆弧,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厚度。
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下端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不大于1300mm。
传统坩埚顶盖与顶板进行连接时,坩埚顶盖主体的下端为连接面,接触面,本实用新型在坩埚顶盖主体的下端设有加强筋,从而实现坩埚顶盖主体与顶板之间通过加强筋实现了热隔离,防止坩埚顶盖与顶板两者之间接触实现的热量传递,有助于提高坩埚的保温作用。
所述坩埚顶盖主体与所述加强筋可拆卸连接,所述坩埚顶盖主体上设有一内凹状的滑槽,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部设有一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外凸状突起。
本实用新型加强筋通过所述突起与滑槽的配合,从而安装于所述坩埚顶盖主体上。
所述滑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加强筋的长度。
所述滑槽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所述坩埚顶盖主体的外壁齐平。便于加强筋通过所述突起沿着所述滑槽的滑动方向滑动。
所述加强筋的下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加强筋上端部的宽度,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部的纵截面呈一矩形。
所述加强筋的下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加强筋上端部的宽度,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部的纵截面由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两个半圆弧而围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加强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加强筋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驰炭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驰炭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0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蓝宝石单晶生长炉立柱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晶体硅铸锭炉热场的保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