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冷式进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0998.3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6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龙;马丹祥;侯杰;江波;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5/297 | 分类号: | H02M5/297;H05K7/2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冷式进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节能、补偿控制领域,特别涉及高低压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节能、补偿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进相器适用于大中型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节能、补偿,因其节电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可以满足各种工况下绕线式电动机的节能运行,故在工业现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根据电动机理论,在电动机的转子侧注入电流时,随着注入电流与转子电流相位差的不同,可以使电动机实现增速、减速或无功补偿。进相器的工作原理是由控制系统及电力电子模块构成一可变交—交变频电源,并将该变频电源的输出接到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上,通过适时检测,控制变频电源输出的频率与电压,达到节能和补偿的目的。其中电力电子模块的主要组成元件就是晶闸管,而晶闸管属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发热量大,工作过程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冷却,晶闸管就会因过热而烧毁,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目前,最常用的冷却方式是风冷,也就是用铝质散热器将晶闸管夹在其中,晶闸管所产生的热量先传至铝质散热器,再由风扇吹出的风将热量带走。这种散热方式,散热效果较差,特别对变负载进相器,当电动机带载时电流较大,发热量较大,容易烧毁晶闸管,导致进相器不能正常进相,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的散热方式,可对晶闸管进行快速冷却,大大降低进相器的故障率,保证进相器长期、稳定运行的油冷式进相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油冷散热器,油冷散热器内装有用于循环散热的变压器油,由晶闸管组成的可变交—交变频电源浸入到油冷散热器的变压器油中,油冷散热器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通过油管与循环油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出油口通过油管与冷热交换器的进油端连接,所述冷热交换器的出油端与循环油泵的进油端连接。
所述油冷散热器的一侧设置进油口,油冷散热器的另一侧设置出油口。
可变交—交变频电源主要由12只晶闸管组成,其中每2只为一组,共6组,因变压器油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故将6组晶闸管组合并联后直接浸入到油冷散热器的变压器油中。
油冷散热器内装变压器油,变压器油是一种石油分馏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族饱和烃、芳香族不饱和烃等化合物,俗称方棚油,呈浅黄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为0.895g/cm3,凝固点为<-45℃,具有绝缘性好、比热大、灭弧能力强等等优点。循环油泵用于驱动油路循环,让油冷散热器内温度较高的热油流入冷热交换器、让冷热交换器中温度较低的冷油流出冷散热器。冷热交换器用于冷却由油冷散热器流入的热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变压器油具有绝缘性好、比热大、灭弧能力强等优点,使晶闸管冷却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风冷散热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降低了进相器的故障率,保证了设备的连续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图2是油冷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由晶闸管1组成的可变交—交变频电源设置于装有用于循环散热介质的变压器油3的油冷散热器2中,油冷散热器2、循环油泵7、冷热交换器6组成油冷却循环系统。可变交—交变频电源主要由12只晶闸管组成,其中每2只为一组,共6组, 6组晶闸管组合并联后直接浸入油冷散热器2的变压器油3中,油冷散热器2有1个进油口5和一个出油口4。进油口5通过油管与循环油泵7相连,出油口4通过油管与冷热交换器6相连,循环油泵7通过油管与冷热交换器6相连。
进相器工作过程中,晶闸管1产生的热量被变压器油3直接吸收,在循环油泵7的驱动下,变压器油3由油冷散热器出油口4流入冷热交换器6,经冷热交换器6冷却后流出至循环油泵7,再由循环油泵7驱动经油冷散热器进油口5流入油冷散热器2中,如此循环。
通过以上对实施方式的陈述,可以看出,该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快速降低晶闸管温度的目的,又由于变压器油绝缘性好、比热大、灭弧能力强等优点,此油冷式进相器特别适用于连续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大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0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筒吸盘机及龙门框架式悬臂吸盘机
- 下一篇:用于砌块成型设备的自动上板机